ID: 22678623

《16 海上日出》教学设计

日期:2025-04-07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94次 大小:15747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16 海上日出,教学设计
  • cover
四下16《海上日出》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海上日出》是作家巴金写的一篇散文。写的是他赴法留学途中,常清晨起身凭栏观看日出。描写了海上日出的壮丽景观,勾画出一幅隽永绮丽、博大壮阔的画卷,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和对光明前程渴求的思想感情。 这篇课文是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文。这个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因此,在教学这篇课文时,要紧扣这个语文要素,引导学生了解作者按照早晨太阳变化的顺序,把整个日出的过程写清楚。 全文共6个自然段,从内容上看,可分四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我”观看日出的时间和地点。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写“我”所看到的海上日出的奇观。先写日出前天空景色的变化,再写太阳冲破云霞跳出海面的奇妙而壮观的景色。第三部分(第4~5自然段),第4自然段写云薄时水天一色的日出景观。第5自然段写云厚时太阳光芒不可阻挡的情景,以及太阳终于冲出重围把天地变成光亮的世界的景观。第四部分(第6自然段),用反问句赞叹海上日出是奇妙而伟大的自然景观。 教学目标 语言运用: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自己的体会,说说课文描写日出的精彩之处。 思维能力:通过品味关键词句、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日出时景象发生的变化,体会课文按景物变化顺序写景的方法,从而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审美创造:通过反复品读,借助图片和想象,在脑海里构建“海上日出”的景象,按顺序复述海上日出的景象。 文化自信:通过感悟作者细致入微的描写,切身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教学重难点 通过品味关键词句、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日出时景象发生的变化,体会课文按景物变化顺序写景的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环节一:图片导入 【教师课堂行为】 孩子们,你们有人看过海上日出的景象吗? 出示海上日出的图片,请你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说说自己的感受。随着学生的感受自然导入到新课,板书课题《海上日出》。 预设:我觉得海上日出的景象太美丽了;我真想亲眼看看海上日出的整个过程。 【设计意图】借助画面,引入课题,引领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课文的学习中,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激起学生想要看到海上日出的欲望。 环节二:作者及创作背景介绍 简单介绍作者及这篇课文的创作背景。 1.作者简介:巴金,原名李尧棠。中国作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1923年巴金赴上海、南京等地求学,从此开始了他长达半个世纪的文学创作生涯。他被誉为“20世纪中国的良心”。2003年被授予“人民作家”的称号。 2.作品创作背景:本文选自巴金的《海行杂记》。本书是巴金1927年年初从上海出发乘海轮去法国留学时的旅途见闻,作为“一部生活的记录”。本文写的是船至红海中作者看到日出时的实际情况。这篇《海上日出》是作者在船上几次看到海上日出所得的总的印象的具体描写。 【设计意图】知人论世,通过补充作者及其创作背景,让学生能够走进人物、更好地走进作品。 环节三:初读课文,落实基础知识 那么巴金先生眼中海上日出的景象是怎样的呢? 请你出声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出示并指导字词的积累。 1.读准字音,强调易错读音。 刹,多音字,chà 一刹那;shā 刹车 荷,多音字,hé 荷花;hè 重荷 2.指导字形。 “镶”:左窄右宽,注意笔画较多,注意笔画的穿插避让,右边的部分要写得扁一些。 “紫”:上下结构,注意把字写得扁一些,下半部分注意不要多写撇。 “扩”:会意字,表示放大,长大。 3.理解字义。 结合语境理解词语“一刹那”,拓展积累同义词语。 “镶”可借助图片理解。 【设计意图】大部分的生字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老师只指导部分难写的生字,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识字习惯和自主学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