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78669

辽宁省本溪市高级中学2025届高三下学期第七次模拟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日期:2025-04-05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70次 大小:305167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辽宁省,模拟,PDF,试题,语文,第七
    2025届高三第七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卷 本试卷满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阅读(70分) (一)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在回答人工智能是否具有创造力之前,我们需要对“创造力”这一概念有清晰的界定。 一般而言,新颗性即是否原创、不同于常规且出乎意料,是提及创造力最先想到的要素。此 外,对“创造力”的界定,除了要考虑新颖性,还需要考虑是否可以解决实际问题。 以此作为判断标准,人工智能在很多时候的确表现出很高的创造力。但有人认为,人工 智能的创作只是对人类现有的知识进行重组,是对人类创造过程的模拟,称不上新颖,更不 是创造力。要回应这样的质疑,需要明确两个关键问题:第一,知识的重组是否可以产生创 造力;第二,人工智能是否能够像人类那样,通过内在的驱动力而非仅仅依赖外部数据,探 索未知领域并产生原创性创意。 首先,关于知识重组是否可以产生创造力,我们只要回想下很多人类创造力的作品就会 得出答案:飞机受鸟类飞行的启发,智能手机是电话、相机等多种设备的整合…事实上, 很多时候创造力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必须以大量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作为基础。 然而,大部分知识仅仅沉淀成知识本身,转化成创造力并非易事。特雷莎·阿玛比尔提 出过一个被广泛认可的创造力模型。创造力来自三方面要素的碰撞:首先是领域技能,指个 体在某一特定领域的知识和技能,这是创造力产生的基础:其次是创造性思维技能指个体处 理信息、解决问题和产生新颖想法的能力,这是创造力产生的核心:最后是内在动机,指个 体对从事某项活动感到有趣和满足,这是创造力产生的动力。这一模型可以解释很多创新作 品的诞生。 人工智能具有数量大、范围广的领域技能,这为其创新奠定了基础。但是它们是否拥有 创造性思维技能呢?事实上,即便是对于人类创造性思维的本质和来源的理解,我们也尚在 探索之中。学者普遍认为,创造力的产生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需要大脑多个区域的协调, 涉及多种能力的协同。不过,我们确实发现一些特定的思维认知方式可能和创造力的产生有 关。比如具有发散性思维的人会跳出既有思维框架,提供更多样的想法和解决方案:具有矛 盾思维的人更容易接收差异,能够根据环境和实际条件重构自己的认知。如果我们能够准确 识别、理解人类的创造性思维,那么将来人工智能可能凭借更加丰富的数据训练达到比人类 更高的创造力水平。2025届高三第七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答案 1.C“但融入创造性思维模式会使人工智能创造力提高”错,由材料一“如果我们能够准确 识别、理解人类的创造性思维,那么将来人工智能可能凭借更加丰富的数据训练达到比人类 更高的创造力水平”可知,选项把“可能”说成“必然”。 2.C“认识到创造力和平常的认知能力并无不同”错,材料二提到“创造力之所以不神秘 能为机器建模,就是因为它依赖的是我们平常的认知能力,如思维、想象、联想、类比等。 它们以一定方式集合在一起,就有创新现象的突现”,这表明创造力依赖于平常的认知能力, 是这些认知能力以一定方式集合后突现的创新现象,具有独特性和复杂性,但并不意味着创 造力与平常的认知能力“并无不同”。 3.A张旭在醉酒状态下,表现出一种即兴、无拘束的创作状态,这与材料一中提到的“灵 光一现”现象相似,即一种难以预测、突发性的创意涌现,符合材料一中“灵光一现”现象 的特点。 4.①反驳传统浪漫主义和神秘主义的创新观所认为的创造力本身是一种谜或神秘性的观点, 指出创造力依赖的是我们平常的认知能力,能为机器建模。 ②反驳怀疑论认为机器被编程的特点使其不可能具有自主性的质疑,指出现代的算法可以应 对规则的变化,使人工智能具有特定意义的自主性和创造力,能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