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78700

专题十二 两次世界大战时期 2025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阶段训练(含答案)

日期:2025-04-04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47次 大小:14745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专题,十二,两次,世界大战,时期,2025届
  • cover
专题十二 两次世界大战时期(1914-1945) 【阶段特征】 时段特征 两次世界大战时期是世界体系的裂变和重组阶段,新的国际秩序深刻影响地区和世界的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并存,现代化模式调整与创新,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迎来新高潮。 阶段特征 政治 十月革命使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开创了现代化的新模式。帝国主义要求重新瓜分世界,矛盾不断激化,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两次深重的灾难。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取得巨大成果 经济 苏俄(联)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并逐步确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面对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美国罗斯福新政开始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模式,对二战后资本主义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思想 文化 列宁主义形成,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战争改变人们思想观念,战后“和平主义”“非战主义”成为潮流,女权运动兴起。经济大危机后,凯恩斯主义代替自由主义成为资本主义经济的指导思想 【习题训练】 1.20世纪初期,法国人高呼“应将阿尔萨斯与洛林还给法兰西,即必须收复失地”;德国士兵说“如果战争能让祖国更加纯洁,清理掉外来因素,那么一切伤亡都是值得的”;意大利政治家声称要把意大利文明传播到全世界。这些现象( ) A.说明欧洲领土争端日益加剧 B.反映出法德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C.体现出两大军事集团的对立 D.加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2.一战结束后,对于裁减和限制德国军备问题,法国要求彻底摧毁德国军备,英国则仅要求摧毁德国海军,美国却几乎不想削减德国的军事实力。英、法、美三国的这一分歧( ) A.导致它们因分赃不均而矛盾加剧 B.源于它们对世界霸权争夺的需要 C.体现了其对战后秩序的不同诉求 D.反映了西方大国均势外交的理念 3.下图为新西兰漫画家大卫·洛1919年1月23日创作的漫画《大熔锅》。据图可知,作者意在( ) 画面中,威尔逊特一瓶“蜜油”(Sweetol)倒入盛满刀枪剑戟,上写“和平浓汤”(Peacesoup)正被烈焰烹煮的大熔锅中。左边意大利紧抱“国家利益”的罐子,置之不理。右方有着同样罐子的英、法正在窃窃私语。身材瘦小的澳大利亚却面露惊异和惶恐 A.指责美国的设想损害他国利益 B.抨击美国蓄意激化世界局势 C.揭示威尔逊和平计划难以实现 D.揭露帝国主义列强钩心斗角 4.在苏俄(联)党内,还有相当一批人患有“怀旧病”,他们认为在那个“英雄年代”里,所面临的环境是艰难的,但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是美好的。只要战争一结束,生产就会得到恢复和发展,根本不需要恢复商品货币关系,就可以到达真正的共产主义。这可以用来说明(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深得民心 B.苏共党内对发展道路未达成共识 C.新经济政策实施具有盲目性 D.人民群众对工业化建设充满期待 5.苏俄时期的新经济政策引发了商品经济与计划管理之间的冲突,在这种情况下苏共中央在全国发起农业集体化,重组经济管理部门,建立起完整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体系,对国民经济进行全面的、集中的管理,与此相应在政治上也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政治体制。这说明( ) A.农业集体化进程遭遇诸多阻碍 B.苏俄较为重视社会人际关系的调整 C.斯大林模式具备一定的合理性 D.新经济政策未满足苏俄的发展需要 6.1942年,甘地说:“虽然当今机器时代的目标是把人变成机器,我的目标则是重新让变成机器的人还原”。为此,他号召整个印度拒绝使用洋布,穿用数百万辆木制纺车纺织的本色土布,并认为印度恢复这项手工劳动是振兴广大农村的关键。甘地掀起土布运动旨在( ) A.以人道主义揭穿大机器生产的弊端 B.恢复传统手工业以拯救贫困乡村 C.抵制英国经济掠夺以实现民族独立 D.以非暴力不合作来缓和民族矛盾 7.20世纪20—30年代,尼加拉瓜抗美游击战争领导人桑地诺提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