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7971

人教版2015-2016学年度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课件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共21张PPT)

日期:2025-04-28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7次 大小:883660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人教,政权,PPT,21张,融合,民族
  • cover
(课件网)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第十八课 三国鼎立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 官渡之战:公元200年发生的官渡之战,是割据北方的曹操和袁绍两个军阀之间为控制北方地区进行的重要战役。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为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赤壁之战:208年,曹操和孙权、刘备联军在长江沿岸的赤壁一带对峙。孙刘联军用火攻大败曹军。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三国鼎立 国号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魏 220年 曹丕 洛阳 汉(史称蜀) 221年 刘备 成都 吴 222年 孙权 建业 4.曹操统一北方的条件:在政治上控制了汉献帝,取得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有利地位;在用人方面招贤纳士,唯才是举、打破世族门第观念,网罗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经济上他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问题,对农业生产的恢复有一定作用,实力日益增强。 5.230年,吴国派卫温到达夷洲,加强了台湾和内地的联系。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 官渡之战:公元200年发生的官渡之战,是割据北方的曹操和袁绍两个军阀之间为控制北方地区进行的重要战役。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为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赤壁之战:208年,曹操和孙权、刘备联军在长江沿岸的赤壁一带对峙。孙刘联军用火攻大败曹军。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北方地区 赤壁 之战 孙权 刘备 曹操 以少胜多 三国鼎立: 国号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魏 220年 曹丕 洛阳 汉(史称蜀) 221年 刘备 成都 吴 222年 孙权 建业 曹丕用22个蛋喂洛阳 刘备穿了22件衣服大汗淋漓去成都 孙权和22个鹅跳舞(吴)跑到了建业 谐音加串联 4.曹操统一北方的条件:在政治上控制了汉献帝,取得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有利地位;在用人方面招贤纳士,唯才是举、打破世族门第观念,网罗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经济上他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问题,对农业生产的恢复有一定作用,实力日益增强。 省略语记忆: 政治上:控献帝,挟天子,用贤才,破门第,网地中下人。 经济上:北屯田,修水利,解粮乏,恢农业,实力渐增强。 5.230年,吴国派卫温到达夷洲,加强了台湾和内地的联系。 影响: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为经济重心南移奠 定了基础。使我国经济格局中心开始发生变化,使经济南北差距缩小, 趋向平衡。 南 北 经济重心南移 差距终于缩小 第十九课 江南地区的开发 1.江南地区经济发展原因: ⑴南方战乱较少,提供了较为稳定的环境。淝水之战东晋的胜利,阻止了游牧民族的南下,使发展进程没有被打断。 ⑵北方人口南迁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 ⑶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南北方人民共同开发,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辛勤努力,大片的荒地被开垦。 ⑷南方一些统治者实行了一些有利于生产的政策。 ⑸江南地区自然条件的优越。南方地理位置好、交通发达,而且地形、地貌及气候条件优越,而黄河开发后过度砍伐,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影响: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使我国经济格局中心开始发生变化,使经济南北差距缩小,趋向平衡。 2.经济发展表现: (1)农业:江南实行麦稻兼作,五岭则种双季稻; (2)手工业:纺织技术进步,蜀锦全国有名; (3)冶铸业:灌钢法的发明; (4)制瓷业:青瓷成为日常生活用具; (5)造船业:能制造在海上远航的大船;(230年孙权派卫温到达夷洲,即今天的台湾) (6)商业及城市:南方商品经济得到初步发展。建康人口达到百万。 3.《汉书》记载与《宋书》记载江南经济的不同:《汉书》:反映了江南当时开发不够充分,生产力水平较低,但由于江南地区本身特产丰富,人民生活有保障却不富有。《宋书》说明江南在这时已得到了充分的开发,出现了跟以前不同的情况,不仅农业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