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导入新课 瑶族 哈尼族 在哀牢山深处,在人迹罕至的茂密树林里,一片美丽的梨花掩映着一座小草房,它的主人是谁?它见证了怎样的一个美丽的故事? 彭荆风,1929年生,江西萍乡人,作家。1952年开始在报刊发表作品,1955年出版短篇小说集《边寨烽火》。“文革”后出版作品有长篇小说《鹿衔草》,中篇小说《蛮帅部落的后代》《爱与恨的边界》《绿色的网》,短篇小说集《驿路梨花》等。 作者简介 本文选自1977年11月27日《光明日报》。有改动。作者从1959年春,随军进入云南,三十多年大部分时间都在那里生活。写《驿路梨花》是作者在被迫搁笔多年后的1977年秋。那时,党中央重新提出了学习雷锋的号召。作者想起了边疆许许多多朴实的人和事,想起了曾经见过的那深山大岭里的小茅屋,默默为茅屋打柴、背水的哈尼族人,以及为了后来的游客,临行前都要给小茅屋做点事的人。想起这些,一股无形的力量迫使作者拿起笔来,写下了这篇文章。 资料链接 雷锋,六十年代,一个曾经响彻大江南北的名字,一个曾经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奋勇向前的名字,一个不知让多少人听到后潸然泪下的名字。他是助人为乐精神的化身,他是一个共产主义者的精灵。尽管他只有二十几年的短暂生命历程,但他的精神却鼓舞着一代代炎黄子孙。虽然他离我们远去了,但他的精神却永垂不朽!通过今天的学习,让我们再一次记起这个伟大的名字! 简陋 倚 撵走 竹篾 麂子 修葺 晶莹 花瓣 陡峭 驿路 香气四溢 恍 惚 lòu yǐ niǎn miè jǐ qì yínɡ bàn qiào yì yì huǎnɡ hū 字词积累 恍惚:神志不清,看得不真切。 香气四溢:指香气浓郁,向四面飘散。 修葺:修理(建筑物)。葺,修理、修建。 折损:这里指对方礼节过重,自己承受不起。 1.朗读课文,填写下面表格。 出现次序 人物 所做好事 做好事的时间 1 2 3 4 5 整体感知 出现次序 人物 所做好事 做好事的时间 1 “我”和老余 修葺小茅屋 第二天早上 2 瑶族老人 专门送粮食 前一天晚上 3 梨花妹妹 照料小茅屋 前几年姐姐出嫁后 4 (解放军) 盖小茅屋 十多年前 5 (梨花) 照料小茅屋 解放军盖小茅屋后 ——— 出嫁前 2.本文结构新颖,构思巧妙。从上表看,全文的写作顺序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茅屋的建造和照料过程却不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按事件发生顺序: 十多年前解放军路过这里并建造了小茅屋,方便过路人———哈尼族姑娘梨花照料小茅屋———梨花出嫁后梨花妹妹继续照料小茅屋———瑶族老人借住后送来粮食———我们”路过这里住宿,修葺了小茅屋 课文顺序: “我”和老余发现小茅屋———瑶族老人为小屋送粮食———我们”一起修葺小茅屋———梨花妹妹照看小茅屋———梨花妹妹说十多年前解放军路过这里并建造了小茅屋———姐姐梨花照料小茅屋 全文的写作顺序 顺叙 按时间顺序组织材料 插叙 老人打猎迷路夜宿茅屋 梨花姐妹照料小茅屋 解放军盖茅屋 3.如果按照小茅屋的出现、发展过程,情节应该如何安排? 解放军过夜盖茅屋 哈尼族姑娘梨花照料茅屋 妹妹接替姐姐照料茅屋 瑶族老人借住送粮食 “我”和老余投宿茅屋 1.课文有几处描写梨花的语句,这些描写起什么作用? 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 一弯新月升起了,我们借助淡淡的月光,在忽明忽暗的梨树林里走着。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 实写,以自然美景烘托不平常的小屋,把读者带进优美的意境之中。 实写 精读文本 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着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 虚写 虚写,以自然美衬托人物美,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