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中语文课件、教案、试卷中心
用户登录
资料
搜索
ID: 22681642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第二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日期:2025-04-05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35次
大小:54192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张
内蒙古自治区
,
语文
,
答案
,
PDF
,
试题
,
期中
2023-2024 学年度下学期高二语文 期中考试 (考试时间:150 分钟 试卷满分:15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4 分) (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5 小题,18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什么是文明?判断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准是什么?西方学术界比较流行的标准是“三要素”,即冶金术、 文字和城市,这是根据西亚的两河流域文明和北非的埃及文明归纳出来的。但是,世界上也不乏未同时具 备“三要素”的文明,如中美洲的玛雅文明被公认为文明社会,但该文明就没有制造和使用金属器;而辉 煌的印加文明是没有文字的文明。可见,这“三要素”并不是具有普遍意义的标准。 中国古代史籍把黄帝和炎帝时期作为中华文明的肇始,但其中关于炎黄时代的记述有不少带有神话色 彩,并不能作为信史。因此,学术界一直以来都有对中华民族 5000多年文明史持怀疑甚至否定态度者。国 内史学界很多人认为中华文明开始于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夏朝,国外部分学者和国内个别学者则 怀疑甚至否定夏朝是真正存在过的王朝,认为古代中国进入文明社会的时间只能从符合国际学术界“三要 素”标准的商朝后期开始算起。 要想消除学术界存在的疑问,非常重要的是依靠考古发掘获得的新资料来研究和证实中华文明起源、 形成与早期发展的过程。上世纪 80年代以来,田野考古获得一系列重大发现,如在甘肃秦安大地湾遗址发 现了大型宫殿,在辽西的红山文化区发现了规模宏大的坛庙家第。加之考古学家夏鼐先生、苏秉琦先生提 出了各自关于中华文明起源的研究思路,促使学术界进一步关注中华文明起源问题。 2002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牵头,国内众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 参与的“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简称“探源工程”)正式启动。探源工程以考古调查发掘 为主要手段,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支撑,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目前研究工作已经进入第五阶段,取得了丰 硕成果。这一工程所揭示的中华文明的丰富内涵、灿烂成就和对人类文明作出的重大贡献,极大地增强了 中华民族的历史自信与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 化创新的宝藏。中华文明的长河发端于何时何地?流淌过怎样的曲折历程?这些问题牵系根脉,事关“何 以中国”。 (取材于王巍、施雨岑等的相关文章) 第 1页/共 10页 材料二 发展水平相近的众多文明,散布在中国的四面八方,犹如满天星斗———已故的考古学界泰斗苏秉琦先 生曾提出中华文明初始时期的“满天星斗”说。多年来,探源工程专家聚焦浙江余杭良渚、山西襄汾陶寺、 陕西神木石峁、河南偃师二里头等都邑性遗址,以田野考古为工作重心、擦亮已经沉睡数千年的文明“星 斗”,为实证 5000 年中华文明提供重要证据。 经过多年努力,探源工程为我们展现了中华文明起源与发展的脉络。由于各个地区具有不同的自然环 境和生业基础,距今 5000年前后中华大地上的各个区域发展出各具特色的区域文明,这些文明经历了不同 的兴衰过程,呈现出百花争艳的局面。与此同时,各个区域文明彼此保持着较为密切的联系,相互交流, 相互影响,逐渐形成了后来成为中华文明核心基因的共性因素,如以玉为音的观点、龙的信仰、祖先崇拜、 天人合一、礼仪制度、和合思想等。距今 4300~3800年前,由于环境变化和社会内部变化等原因,长江流 域、黄河上游和下游以及辽河流域等曾经盛极一时的区域文明相继发生衰变,而中原地区的文明兼收并蓄, 吸收周边地区文明的先进因素,迅速发展,持续崛起,成为最为兴盛的文明,开启了以中原地区为核心的 历史格局,形成了早期中国。这种历史趋势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
立即下载
免费下载
(校网通专属)
登录下载Word版课件
同类资源
《边城(节选)》课件(共35张PPT)(2025-04-04)
《再别康桥》课件(共57张PPT)(2025-04-04)
《大堰河—我的保姆》课件(共32张PPT)(2025-04-04)
《风景谈》课件(共44张PPT)(2025-04-04)
《陈情表》课件(共57张PPT)(2025-04-04)
上传课件兼职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