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陈情表 前 言 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 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 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 读《报任安书》不下泪者,其人必不为人。 出师表 三国 诸葛亮 《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北伐中原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阐述了北伐的必要性以及对后主刘禅治国寄予的期望,言辞恳切,写出了诸葛亮的一片忠诚之心。 祭十二郎文 唐代 韩愈 文章的十二郎是指韩愈的侄子韩老成,十二郎与韩愈两人自幼相守,由长嫂郑氏抚养成人,共历患难,因此感情特别深厚。但是长大之后,韩愈本人在外飘泊,与十二郎很少见面。韩老成的英年早逝让韩愈悲从中来,写下此文。 报任安书 西汉 司马迁 这是司马迁写给友人任安的一封回信。司马迁因李陵之祸处以宫刑,出狱后任中书令,表面上是皇帝近臣,实则相似宦官,为士大夫所轻贱。任安此前曾写信给他,希望他能“推贤进士”。司马迁由于自己的遭遇和处境,感到很为难,所以一直未能复信。后任安因罪下狱,被判死刑,司马迁才给他写了这封回信。 在这篇文章中,司马迁以极其激愤的心情,申述了自己的不幸遭遇,抒发了内心的无限痛苦,大胆揭露了汉武帝的喜怒无常,刚愎自用,提出了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比较进步的生死观,并表现出了他为实现可贵的理想而甘受凌辱,坚韧不屈的战斗精神。 目录 壹 ■ 背景知识 贰 ■ 原文学习 叁 ■ 思考探究 壹 背景知识 ◆ 课文出处 ◆ 作者简介 ◆ 文体介绍 课文出处 选自《文选》,又称《昭明文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文章总集,收录了先秦至南朝齐、梁时七八百年间130位知名作者的七百余篇作品。 《文选》是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组织选编的。 《昭明文选》将文学作品与经、史、子分开,确立了文学作品的独立地位。 作者简介 李密(224年—287年),字令伯,一名虔,犍为武阳(今四川彭山)人。 幼年丧父,母何氏改嫁,由祖母抚养成人。后李密以对祖母孝敬甚笃而名扬于乡里。 师事著名学者谯周,博览五经,尤精《春秋左传》。初仕蜀汉为尚书郎。 蜀汉亡,晋武帝召为太子洗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无人供养而力辞。历任温县令、汉中太守。后免官,卒于家中。 著有《述理论》十篇,不传世。其生平见载《华阳国志》、《晋书》。代表作为《陈情表》。 创作背景 蜀亡后,公元263年,司马昭子司马炎(晋武帝) 废魏帝曹奂,建立了西晋王朝。 当时东吴尚踞江左。晋武帝为了安抚蜀汉旧臣, 同时也为使东吴士臣倾心相就,以减少灭吴的阻力, 对蜀汉旧臣采取怀柔政策授予官职,以示恩宠。 以文学见称、曾多次出使东吴、历职郎署的李密当然被列为笼络对象,征召李密为太子洗马。 然而,李密对蜀汉念念于怀,更何况司马氏是以阴谋、屠杀的方式篡夺取得天下。李密以一亡国之臣,对出仕新朝就不能不有所顾虑,而暂存观望之心了。这就使李密进退两难。 文体介绍 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君王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 战国时期称“书”, 到了汉代, 则分为:章、奏、表、议四类。 表,中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即“奏表”,又称“表文”,是臣属给君王的上书,如《出师表》。古代给君王的上书,有各种名称,不同名称与上书内容有关。 “章”是用来谢恩的; “奏”是用来弹劾,即揭发别人的; “表”是用来陈述衷情的; “议”是用来表示不同意见的。 赵孟頫 行书《陈情表》 贰 原文学习 ◆ 正音正字 ◆ 把握情感 ◆ 疏通文意 险衅xìn 夙sù遭闵mǐn凶 终鲜xiǎn兄弟 祚zuò薄 期jī功强qiǎng近 茕qióng茕孑jié立 床蓐rù 除臣洗xiǎn马、 猥wěi 陨yǔn首 逋bū慢 笃dǔ 不矜jīn名节 拔擢zhuó 优渥wò 盘桓huán 气息奄yǎn奄、 日薄 bó 西山 更 gēn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