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83961

中外历史纲要上学考复习资料(1-4课)(含答案)

日期:2025-05-04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99次 大小:58164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中外,历史,纲要,上学,复习资料,1-4课
    中外历史纲要上学考复习知识清单 姓名: 班级: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学习目标】 1.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 2.认识文化遗存与中华文明起源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 3.概括中国早期国家的特征 【重难点】 1.重点: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性;早期国家的特征 2.难点:私有制、阶级与国家产生的关系 【必备基础史实】 中华文明的起源:石器时代(原始社会) 旧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 时间 距今约300万年 ———1万年前 距今约1万年-前2070年 生产工具 打制石器 磨制石器;使用陶器 生产方式 采集渔猎 原始农业;畜牧业产生并发展 生活方式 群居迁徙、使用火 筑屋定居 代表遗址 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山顶洞人 新石器时代早期 (约7000———5000年前) 新石器时代晚期 (距今约5000年) 黄河流域: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半坡文化 长江流域:河姆渡文化 黄河流域:龙山文化 长江流域:良渚文化 辽河流域:红山文化 社会组织 原始人群 母系氏族 (旧石器时代晚期出现) 父系氏族 (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 二、早期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奴隶社会) 最高统治者 夏王 王位世袭制(公天下→家天下 传贤→传子) 中央机构 设有主管行政、司法和宗教的机构与职官 地方机构 聚族而居,直接统治夏部族,间接统治其他部族 经济文化 以农业为主,辅以畜牧业和手工业 夏朝历法《夏小正》 文化遗存 二里头文化(很有可能) (一)形成:夏朝( BC2070—BC1600 ) (二)发展:商(BC1600—BC1046)和西周(BC1046—BC771) 商朝 国家机构 商王是最高统治者,商王之下设有尹及各类事务官 国家管理 内外服制度(内服:商王直接控制的王畿地区 外服:商王间接控制的方国和部族) 文化遗存 殷墟遗址(甲骨文、青铜器) 西周: 分封制(“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目的 维护统治 对象 王族、功臣、古代帝王后代 内容 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民 诸侯的权利 职位世袭、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诸侯的义务 镇守疆土、交纳贡赋、朝觐述职、随从作战 作用 积极: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边远地区得到开发,扩大了西周统治区域;促进不同民族间的文化交融与经济交流 局限:诸侯独立性较强,为春秋战国割据混战埋下了隐患 宗法制(以血缘亲疏与嫡庶来确定继承关系和名分的制度) 目的 解决统治阶级内部在权力和财产分配方面的冲突与矛盾 核心 嫡长子继承制 特点 大宗小宗是相对的,小宗服从大宗 族权与政权相结合,家国同构、家国一体 作用 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贵族政治);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礼乐制(维护等级的工具,明尊卑,促和谐) 三、商周的经济 特征 奴隶制社会经济发展并走向繁荣时期 农业 农业工具:主要使用木、石、骨等,青铜农具很少 土地制度:井田制 手工业 青铜铸造、养蚕缫丝 商业 有初步发展 【检测与反馈】 1.有学者说:“在陶寺遗址中,我们发现了彩陶龙盘,其中‘龙’正是红山文化的重要元素。在陶寺也发现了大量的玉器,其中的玉琮被认为是具有大汶口文化特征的元素。而常施彩绘的高领折肩尊、折腹尊、簋等陶器还有良渚文化的因素。”这反映出中华文明( B ) A.早于世界其他文明 B.起源呈现出多元一体的特点 C.起源于夏商周时期 D.出现了玉为代表的礼乐制度 2.1978年,湖北随州曾侯乙墓出土了一件精美的漆箱,箱盖上绘有按星空方位标注的二十八星宿图,其中的星宿名称多数与《石氏星表》中的记载相同。这表明( C ) A.图像比文献记载更可靠 B.西周重视天文观测 C.文物与文献可相互印证 D.楚国制漆工艺精湛 3.20世纪80年代是一个考古大发现的时代,一大批距今四五千年的重要史前遗存,如辽西红山文化的祭坛、山西襄汾陶寺史前墓地、山东大汶口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