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单元素养评估(三)(第三单元) (时间:60分钟 总分:70分) 一、单项选择题(17小题,每小题2分,共34分) 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你选出正确选项。 1.下表是《明朝史话》的目录节选,横线处最恰当的标题是( ) 二、革旧鼎新,大权独揽 (一)三司分治,权归中央 (二) (三)“将不专军,军不私将”———明朝的卫所制度 A.制钱谷,收精兵 B.建驿站,设行省 C.废中书,罢丞相 D.设军机,封达赖 C 【解析】根据题干关键信息“《明朝史话》的目录节选”“三司分治,权归中央”并结合所学可知,目录内容应是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为加强君权,明太祖在地方将原来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设立三司,在中央,废除丞相,提升六部的职权,将原来的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为监视官民,设立由皇帝直接指挥的锦衣卫;“制钱谷,收精兵”与宋朝加强中央集权有关;“建驿站,设行省”与元朝有关;“设军机,封达赖”与清朝有关;故选C项。 2.明朝考试对字数有严格规定,命题范围局限在“四书”“五经”中,答题议论内容必须 根据朱熹《四书章句集注》等书仿摹古人语气,“代圣贤立言”。这表明明朝( ) A.考试内容简单 B.士人思想活跃 C.思想专制加强 D.文化发展兴盛 C 【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试只能根据指定的范围答卷,不得随意发挥,答题的文章必须分成八个部分,称为“八股文”,思想专制加强,束缚人们思想,故选C项。 3.明代嘉靖时期,在北方拒绝边境互市,在南方严格执行海禁。但到了隆庆时期,北方 有“隆庆和议”,俺答汗以顺义王的名义归附,南方有漳州府月港的开放,使海盗变成了 海商。这说明影响明代对外政策的因素是( ) A.君主专制 B.儒家思想 C.农耕经济 D.国家安全 D 【解析】据本题材料可知,嘉靖时期,北方拒绝边境互市,南方严格执行海禁,隆庆时期,与北方的蒙古关系友好,南方开海禁、通商,说明国家安全影响对外政策,故选D项。 4.明朝前期,明成祖派郑和下西洋,增进了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但明朝中后期,出 现了戚继光抗倭和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租住权等事件,中外冲突升级。从“友好往来” 到“冲突升级”的变化,说明了明朝( ) A.外交从开放走向闭关 B.国力由强盛走向衰退 C.专制皇权的不断强化 D.抵制西方列强的入侵 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前期明成祖派郑和下西洋,显示了明朝的国力强盛,但是明朝中后期出现了戚继光抗倭和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租住权等事件,说明明朝国力由强盛走向衰弱,故选B项。 5.万历初年,一条鞭法颁行不到五年,国家税收收入达到435万两,比隆庆年间增长74%, 同时消费下降到349万两,盈余86万两,扭转了多年的中央财政危机。据此可知,一条 鞭法( ) A.加重了人民的经济负担 B.导致地方政府的贫弱 C.简化了赋税的征收名目 D.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 D 【解析】根据材料“国家税收收入达到435万两,比隆庆年间增长74%,同时消费下降到349万两,盈余86万两,扭转了多年的中央财政危机”可知,一条鞭法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增强了中央集权的力度,故选D项。 6.明朝末年,政治腐败日益严重,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朝廷不断加派赋税,饥民遍野,官 府不顾民众死活,催征如故,民众不堪重负,怨声载道,阶级矛盾异常尖锐。由此可见, 农民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A.频繁的自然灾害影响生产 B.农民的反抗意识逐渐觉醒 C.政治腐朽,社会矛盾激化 D.外族入侵,民族危机加重 C 【解析】据题干“明朝末年,政治腐败日益严重,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朝廷不断加派赋税,饥民遍野,官府不顾民众死活,催征如故,民众不堪重负,怨声载道,阶级矛盾异常尖锐”可知,明末农民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