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综合练 2025年高考地理复习备考 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盐湖通常指湖水含盐量大于海水平均盐度的湖泊。盐湖中富含各类矿物元素以及盐生生物,湖泊颜色一般呈现无色、粉红色、红色、绿色等多种颜色,其中粉红色或红色湖泊被称为“玫瑰湖”。中国的玫瑰湖主要分布于西北内陆的干旱、半干旱地区。杜氏藻最初被认为是造成盐湖变粉的原因,杜氏藻可在体内积累较多的β-胡萝卜素,最高可达细胞干重的16%,因此细胞呈现粉红色。 材料二巴丹吉林沙漠作为中国第二大流动性沙漠,地势南高北低、东高西低,此处我国西北干旱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40———80mm,多年平均潜在蒸发量超过100mm,具有典型的大陆性气候特征。巴丹吉林沙漠以世界上最高大的沙山与沙山间的众多湖泊闻名,这些湖泊多为盐湖。达格图湖位于沙漠东南部,是巴丹吉林沙漠最为著名的粉色湖泊。下图示意巴丹吉林沙漠及达格图盐湖地理位置。 (1)描述巴丹吉林沙漠所在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2)分析巴丹吉林沙漠东南部高大沙山的形成过程。 (3)从气候和补给的角度,说明巴丹吉林沙漠中盐湖盐度高的原因。 (4)推测达格图盐湖湖水变成粉红色的季节并说明理由。 2.阅读材料,回答下面问题。 我国城市中随处可见大草坪,但绿化草坪往往采用非当地的单一物种,且维护需要大量用水和农药。近几年,我国很多城市逐渐采用“草本、灌木、木本”组合的绿化方式建成了“小森林”,大草坪渐渐“失宠”。 试分析采用“草本、灌木、木本”组合的绿化方式对城市物种多样性的好处。 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12月18日,积石山地震在青海省中川乡触发了一起典型的液化型滑坡-泥流。因强烈震动导致台塬底部饱和黄土层液化,形成滑坡并转化为泥流,泥流沿沟谷到达村庄(下图中村庄区域)后漫流成灾,掩埋大量房屋。本次滑坡-泥流形态整体由位于黄河Ⅲ级阶地上的滑源区和黄河Ⅱ级阶地上“条带状”的流通堆积区构成。根据勘测滑坡体长473m,宽311m,平均厚度约5.6m;流通堆积区长2.69km。为了满足农业生产需要,该地每年进行冬、春、夏三次大规模灌溉。在本次灾害发生前,该区域连续进行了三天的冬灌。 (1)分析本次液化型滑坡-泥流的形成条件。 (2)分析距离滑源区约2千米外的村庄区域被大面积掩埋的原因。 (3)指出此类液化型滑坡-泥流的防治措施。 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普莫雍错(下左图)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北坡山间盆地,被连绵巍峨的雪山环抱,湖面面积290平方千米,海拔约5030米,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约350毫米,90%的降水集中在6-9月。冬季,普莫雍错湖面冰封,由于冰层与大气热量交换,冰层垂直导热不均,导致冰面上出现纵横交错的冰裂纹景观。 推瓦村海拔约5070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行政村之一。每年2月中上旬,推瓦村牧民一边探查冰层厚度一边用牛粪炉灰在普莫雍错冰面上撤出一条灰色小道,在清晨将羊群沿该小道从湖岸赶至湖心岛(下右图),湖心岛水草丰富,饲料充足,便于羊群度过春回大地前“青黄不接”的日子,一个多月后牧民又将羊群赶回湖岸,这种独一无二的转场牧业方式已在当地延续了上千年。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近几十年,流域内冰川面积逐渐萎缩,未来普莫雍锯面积有减小的趋势。 (1)简述牧民用牛粪炉灰在冰面上撒出一条灰色小道的好处。 (2)说明普莫雍错冰裂纹景观的形成过程。 (3)判断普莫雍错的湖水盐度特点并说明理由。 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4年2月7日中国南极秦岭站(74°56′S,163°42′E)建成正式开站。该站位于南极洲罗斯海的恩克斯堡岛上,是我国南极三大越冬站之一,也是唯一面向太平洋扇区的观测站,总建筑面积5244平方米。在充分考虑南极特殊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