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浙教版(2024版)七年级下册 3.2 物态变化 同步训练 一、选择题 1.(2024七下·宁波月考)冬天,在暖和的教室窗玻璃上会“出汗”。有关这一现象的解释:①“汗”出在玻璃窗上室内一面:②“汗”出在玻璃窗上室外一面:④“汗”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⑤“汗”是液态水.其中正确的( ) A.①④⑤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②④⑤ 2.(2024七下·海曙期中)《天工开物》记载的“透火培干”是造纸的一道工序,其做法是将刚生产出的湿纸张贴在烤火的墙上,如图所示。给墙壁烤火能加快湿纸变干的主要原因是( ) A.升高湿纸的温度 B.增大湿纸的表面积 C.改变湿纸的液体种类 D.加快湿纸表面的空气流动 3.(2024七下·镇海区开学考)下列现象中,不属于熔化的是 A.-40 ℃的固态水银变成0 ℃的液态水银 B.冰变成水 C.钢水浇铸成火车轮 D.玻璃在高温状态下变成液态玻璃 4.(2024七下·镇海区期中)自然界中的云、雨、雾、露、霜等现象,都是水的物态发生变化形成的,图中描述的物理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 A.雾是汽化现象 B.露是液化现象 C.霜是升华现象 D.雪是液化现象 5.(2024七下·鄞州期中)下列关于自然景象的描述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 A.雨笼山峦 B.雾绕群峰 C.霜打枝头 D.冰封谷底 6.(2024七下·镇海区期末)东汉王充《论衡》曰:“云雾,雨之征也,夏则为露,冬则为霜,温则为雨,寒则为雪,雨露冻凝者,皆由地发,非从天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云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或凝华形成的 B.雾是空气中的水遇热蒸发形成的 C.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形成的 D.霜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 7.(2024七下·鄞州月考)在下列各图中,能正确描述铁路铁轨的铸造过程中温度变化的是( ) A. B. C. D. 8.(2024七下·鄞州期末)“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国学经典》课,深受同学们的青睐,下列对古诗文中涉及的物态变化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雾凇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C.“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冰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腾蛇乘雾,终为土灰”———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9.(2024七下·奉化期末)如图所示的甜品,在下面盛有水的盘中加了干冰,甜品碗的周围冒着大量的“白气”,拿起碗,看到下面盘中的水在“沸腾”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白气”是干冰升华成的二氧化碳气体 B.“白气”是盛水盘中的水汽化形成的 C.盘里的水“沸腾”是因为干冰升华使盘中的水吸热后沸腾 D.盘里的水“沸腾”是因为干冰升华成二氧化碳气体从水中冒出 10.(2024七下·鄞州期末)小科发现妈妈每次洗完头发后,总是用电吹风吹湿头发,而且还用梳子不停地抖动头发,这是为什么呢?( ) A.用电吹风吹湿头发,主要是为了加快水分表面的空气流动,减慢水分蒸发 B.用梳子不停地抖动头发主要是为了提高水的温度,以加快水分蒸发 C.用梳子不停地抖动头发主要是为了减少水的表面积,加快水分蒸发 D.用梳子不停地抖动头发主要是为了增加水的表面积,加快水分蒸发 11.(2024七下·宁波月考)炎热的夏天,当你走在晒得发烫的柏油路上时,刚巧来了一辆洒水车,撒湿了路面,这时你会感到更加闷热,产生这种感觉的主要原因是( ) A.洒水车中的水经过暴晒,温度很高 B.洒水后空气的湿度增加,身上的汗较难蒸发 C.地面上的水反射了阳光,使身体得到更多的热量 D.水蒸发时把地面的热带到了人的身上 12.(2024七下·海曙期末)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冬天,北方房屋窗户玻璃的外表面易结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