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9、10世纪之交,一位欧洲主教遇到了一群向他兜售东方奢侈品的威尼斯商人,他们一起讨论了该主教在罗马新买的一件主教袍子;商人们以君士坦丁堡的价格为参照,祝贺主教买到了更便宜的主教袍子。当时这些威尼斯商人与东方的直接交易对象,最有可能来自( )。 A.埃及 B.古巴比伦 C.印度 D.拜占庭 2.大学是西欧中世纪文明发展的重要成果和标志。阅读下面“大学兴起”的示意图,其中“ ”处应填( )。 A.专制王权的加强 B.城市的兴起和发展 C.市民文学的产生 D.民族国家的统一 3.(改编)下图为古代世界两个帝国鼎盛时期的疆域示意图。与下列两图所示疆域对应的帝国是( )。 图1 图2 A.波斯帝国、拜占庭帝国 B.亚述帝国、罗马帝国 C.亚历山大帝国、拜占庭帝国 D.蒙古汗国、罗马帝国 4.(改编)10—11世纪,环地中海地区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区域贸易网。来自东方的丝织品、北欧的毛皮、尼罗河流域的谷物和甘蔗以及叙利亚的彩色玻璃,汇聚在一起,又由希腊人、阿拉伯人、意大利人等转运至西欧。这一贸易网的中心成为“欧洲各地区人们梦想中的家园”,它位于( )。 A.君士坦丁堡 B.巴格达 C.罗马 D.亚历山大港 5.随着西欧封建制度的发展,11世纪的欧洲社会出现了许多新变化,并在多方面获得进步。正如布罗代尔所说的“11—12世纪的西欧已经进入它的青春期”。材料中的“进步”表现为( )。 A.教权削弱和王权开始加强 B.市民崛起和城市自治运动兴起 C.民族国家产生和民主理性思想传播 D.经济发展和工厂制度出现 6.11世纪末至12世纪初,法国一些封建领主设立新市镇,吸引拥有自由身份的“客籍民”开垦他们的荒地并且缴纳地租。这些“客籍民”逐渐获得公民权和行政自治权。新市镇的出现( )。 A.源于封建王权的强化 B.标志着自治城市的兴起 C.巩固了封君封臣制度 D.冲击了封建庄园经济 7.12世纪的英格兰,对于同一纠纷,王室法庭、地方法庭、封建法庭(如庄园法庭)和教会法庭都有管辖权。与其他法庭相比,王室法庭的程序一般较为规范,裁判也较为公正。因此,相关当事人更愿意选择由王室法庭处理土地和神职推荐权纠纷。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的英格兰( )。 A.王权在与教会的斗争中占优势 B.坚持司法独立和法律至上 C.司法成为王权强化的重要手段 D.封君封臣制度已彻底瓦解 8.13世纪初,佛兰德尔伯爵在领地内的权力与君主无异,可以联合其他领主对抗法国国王。布汶之战后,1226年,佛兰德尔女伯爵让娜与法国国王签订了《默伦条约》,条约规定:如果伯爵违背条约,伯爵的封臣应当站在法国国王一边征讨伯爵。这一条约( C )。 A.保证了伯爵政治上的相对独立性 B.巩固了法国中央集权政治体制 C.强调了伯爵作为封臣的法律地位 D.割裂了国王与伯爵的联系纽带 9.庄园制度是中世纪欧洲,尤其是西欧地区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经济制度。中世纪晚期,随着商品货币关系的急速发展并渗入农村,庄园制度瓦解了。庄园制度的瓦解( A )。 A.有利于欧洲的社会转型 B.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兴起 C.是市民斗争的必然结果 D.标志着封建统治的结束 10.中世纪,法国城市织匠行会规定:成员必须接受严格约束及会长的领导;每个成员家中可拥有3台织机,不得在家外设置织机;布匹至少有7迦尔特(长度单位)宽;行会有裁判权,对违者的罚款,一半归国王,一半归会长与陪审员。这反映出行会( A )。 A.行使行业管理职责 B.破坏成员的生产和经营 C.掌握王国的司法权 D.成员平等参与行业自治 11.(原创)关于中世纪欧洲逐渐兴起并发展起来的封建领主庄园制经济,《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六卷)》中写道:“直接生产者以每周的一部分……在这里……财产关系必然同时表现为直接的统治和从属的关系,因而直接生产者是作为不自由的人出现的。”这里的“直接生产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