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6章 中国主要的自然灾害 第二节 应对自然灾害的防护技能 第2课时 气象与洪涝灾害的避防 中图版七年级下册 1.运用相关资料,归纳气象灾害的避灾办法。 2.运用相关资料,说明洪涝、台风以及寒潮灾害的避灾办法。 3.结合实例,树立灾害风险防范意识,提高避灾自救技能,参与宣传等公益活动,提升自我与公众防灾意识。 2024年第11号超强台风“摩羯”9月6日16时20分、22时20分先后在海南文昌市、广东徐闻县登陆,造成严重灾害,大量用户电力、通信中断,部分房屋倒损。截至7日12时,灾害已造成海南、广东、广西3省区122.7万人不同程度受灾,3人死亡、95人受伤。 作为我们个人,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减少台风的影响呢? 气象灾害多数情况下可以通过相应的灾害预警提前获知,因此应及时关注预警信息,提前做好防灾准备。 气象与洪涝灾害的避防 遥感卫星(预报气象灾害) 洪涝灾害高发区的人们平时可做如下准备:关注气象预报;掌握相关技能,如学会划船、游泳、人工呼吸等;熟悉逃生线路,储备逃生物资等。 (1)灾前 一、洪涝灾害 修建水库 修筑堤坝 防护林 工程性措施:修建水库、堤坝、防护林等。 洪涝灾害一旦发生,自救时应注意以下要点: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及时向山坡、屋顶等高处转移;如果无法安全撤离,尽力抓紧能在水中漂浮的物体,避免身体下沉,保持冷静,等待救援;注意水中的电线,以防触电或被电线缠绕。 (2)灾中 此外,洪涝灾害发生后,容易流行消化道和呼吸道的传染病,需要注意水、食物和环境的卫生安全。 (3)灾后 并非如此。洪涝灾害后,污秽横流,正是传染病等各种疾病的高发时期。 暴雨和洪水过后,生态环境恶化,蚊虫滋生,水源和食物易受污染,再加上受灾百姓心理生理双重疲劳导致的免疫力下降;而灾后临时定居点中百姓居住相对集中,这些因素都可能引发传染大规模传染病或相关疾病 霍乱、细菌性痢疾、病毒性腹泻、结核病、皮肤病、上呼吸道感染、疟疾甚至鼠疫都是洪灾过后可能出现的疫情。 思考:暴雨过后灾情就过去了,可以放心了 防控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这是暴雨洪灾后,不发生或少发生传染病疾患的重要环节,而提升饮食卫生习惯素养,亦是重中之重。 如何规避“大灾后有大疫” 二、台风 (1)灾前 静止气象卫星真彩色云图 2023年7月,随着“杜苏芮”穿越巴士海峡后越来越靠近闽粤沿海,高分四号卫星开始对其凝视拍摄,7月27日8点30分钟内拍摄了82张图像,平均一分钟超两张。通过这些图像,可以确定台风中心的位置,监测其移动方向。 及时收听、收看或上网查阅台风预警信息。 正是凭借气象卫星及时而准确的气象数据,让受灾地区得以提前预警防范,大大降低了台风带来的不利影响。北京提前疏散转移4.2万余人,近50万建筑工人安全转移。浙江实现人员零伤亡,遭受直接经济损失3.5亿元。 台风前转移群众 (2)灾中 台风来临时尽量避免外出,如果在户外,应尽快去结实的建筑物内避险。 台风来袭时,切勿在玻璃门窗、临时工棚等附近,或广告牌、霓虹灯等高空易掉落物下逗留。 (3)灾后恢复 公共服务设施 农业恢复灾后生产 水利设施 农村住房 供排水等市政设施 通信基础设施 电力基础设施 交通基础设施 企业恢复灾后生产 台风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实施方案 1.在台风来临前,及时收听、收看或上网查阅台风预警信息。 2.储备足够的食物和水,备好移动电源、手电筒等应急物品。 3.加固房屋,加固玻璃,以防窗玻璃破碎。 4.台风来临时尽量避免外出,如果在户外,应尽快去结实的建筑物内避险。 5.台风来袭时,切勿在玻璃门窗、临时工棚等附近,及广告牌、霓虹灯等高空建筑物下逗留。 总结:个人层面可以采取哪些措施降低台风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