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87402

重庆市涪陵区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PDF版,含答案)

日期:2025-04-05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40次 大小:211787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重庆市,答案,PDF,试卷,语文,次月
  • cover
涪陵一中2025春期第一次月芳 高一下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7分) (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春秋时期,礼崩乐坏,社会失范,人欲横流。孔子深深地感受到了社会的危机,与弟子们一起研究 救世良方,终于在借鉴西周周公思想的基础上创建了以“仁”为核心,包括“仁、义、礼、智、信”等在内 的一整套伦理道德,并且一生都在为维护、宣传及实践这套伦理道德而努力。 孔子认为行政手段是实践这套伦理道德的直接渠道,因此,渴望被统治者任用。50多岁时,带领弟 子踏上长达14年的周游列国的道路。每到一处都认真研究当地的政治,宣扬“仁”的思想,甚至他还要 冒着被权臣杀害的危险。虽然没有一个统治者愿意采纳他的主张,但是孔子不气馁。他对弟子说:“岁寒,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孔子参政的激情来自于他以天下 为己任的强烈的对现实的关怀。 据杨伯峻先生的统计,“君子”一词在《论语》中出现了107次,几乎是出现率最高的名词了。可见, 孔子对“君子”的推崇。虽然孔子自谦说君子的三样品格自己一样也没有,可他的弟子子贡却认为“仁者 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这三样君子品格正是孔子自身品格的写照。《论语》中多高言论都可以看 出孔子非常注重道德修养,把君子作为做人的准则。 孔子在我国教育发展史上地位显赫,他打破了奴隶制社会“学在官府”的禁忌,首开了私垫讲学的风 气,主张“有教无类”,从而使劳动人民也拥有了受教有的可能和权利。据史料记载,孔门弟子多达3000, 最出色的就有72人。孔子的教育方法灵活而有效,即把日常生活的任何场合都当成了课堂,把现实或 过去发生的任何事件都当成了教材,在与学生的日常交谈与闲话中就对学生传达了自己的见解与看法, 从而启迪了学生对社会、人生的思考。 (摘编自康会和《论孔子在〈论语〉中的形象》) 材料二: 在《庄子》一书中,孔子多次被提及并体现出前后形象及思想特征不一致的特点。据统计,“孔子” 一词在书中共出现51次,孔子形象依据作者态度不同而体现出不同特点,甚至前后抵触。如《人间世》 中,写孔子阻颜回去卫国抵制暴政,并告之以道家“心斋”的道理。孔子否定颜回提出的用“端而虚“勉而 一“内直外曲”解决人际交往问题,特别是与统治者交往的问题,认为达到忘形绝智、抛弃名利、物我 两忘的心斋境界才是根本方法,这显然是道家见解。此时孔子俨然是一个道家代言人。而在《天运》中 孔子往南到沛地见老聃表明自己虽“行年五十有一而不闻道”的困惑,在老聃“性不可易,命不可变,时 不可止,道不可壅”的指引下三个月不出门,最后得到老子“丘得之矣”的肯定。孔子在这个故事中宛如 道家的弟子。到了《齐物论》中,长梧子讽刺孔子不懂妙道,瞿鹊子认为“夫子以为孟浪之言,而我以 高一语文试题第1页共8页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