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88994

第4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课件(29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日期:2025-04-19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70次 大小:486110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历史,七年级,统编,学年,2024-2025,29ppt
  • cover
新课标新教材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 隋朝灭亡后,继起的唐朝,前期政治开明,经济发展,在民族关系、对外交流、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建树,呈现出繁荣、富强、开放的盛世景象,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强大国家。 唐玄宗统治前期,由于唐玄宗励精图治,唐朝出现了繁荣局面,封建王朝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世局面。唐朝时期,我国社会经济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单元导言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唐玄宗天宝年间,胡人安禄山晋升为节度使,深受唐玄宗信任。据说他为取悦唐玄宗和杨贵妃,以300多斤的体重,在他们面前跳当时流行的胡旋舞,旋转如飞。安禄山手握重兵,野心逐渐膨胀,导致与中央的矛盾加深。755年,安禄山发动大规模叛乱,唐朝从此走向衰落。这场叛乱为什么会发生?又造成了什么样的后果?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第4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新课标新教材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新课导入 ●七下·新课标新教材: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和五代十国的局面,认识唐末五代的社会危机。 第4课 安史之乱与 唐朝衰亡 CONTENTS 新课标新教材 第4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1.通过比较唐玄宗统治前期和后期所采取的不同措施,分析唐朝走向衰亡的原因。 2.了解安史之乱和黄巢起义爆发的原因、过程及影响。 3.了解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和五代十国更迭分立的局面与影响,思考国家分裂的历史教训。 一.安史之乱 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CONTENTS 教学目标 PART 01 安史之乱 新课标新教材 第4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一 安史之乱 1.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大唐盛世路 两次废帝改国 号周唯一女皇 吸取教训勤于政事 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稳定政局励精 图治重用贤能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开 元盛 世 建 立 唐 朝 贞 观 之 治 完善三生六部制度 制定法律减轻刑罚 增加科举考试科目 严格考察官吏政绩 减轻人民劳役负担 努力发展农业生产 581年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 打击敌对 官僚贵族 创立殿试 选拔人才 减轻负担 发展生产 整顿吏治 裁减冗员 政治稳定 经济繁荣 民众安定 国家昌盛 唐高祖 (李渊) 唐太宗 (李世民) 女皇帝 武则天 唐玄宗 (李隆基) 发展经济 改革税制 注重文教 编修经籍 政治 经济 文化 政治清明 经济发展 国力增强 文教昌盛 一 盛世局面的出现 2.安史之乱的背景 713年 741 742 756年 年号:开元 年号:天宝 755 唐玄宗 (685-762) ● 唐玄宗统治后期,沉迷享乐,任用奸臣李林甫、杨国忠,朝政腐败不堪,社会矛盾激化。宦官专权,政治黑暗,百姓生活困苦,社会动荡不安,为安史之乱埋下隐患。 (1)唐玄宗在位末年,朝政腐败,奢侈之风日盛 唐玄宗在位后期,沉湎于享乐,怠理朝政。他重用的杨国忠把持大权,营私舞弊,排斥贤能,使朝政黑暗腐败。 相关史事 一 盛世局面的出现 2.安史之乱的背景 (2)连年的战争使民众不堪重负,社会矛盾日趋尖锐,边疆形势愈为紧张。 ● 开元以后,在边防普遍设立节度使制度,他们的权力越来越大,至于“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兵甲,又有其财赋”。 (3)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对比失衡,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 一 盛世局面的出现 2.安史之乱的背景 ● 唐玄宗统治后期,沉迷享乐,任用奸臣李林甫、杨国忠,朝政腐败不堪,社会矛盾激化。宦官专权,政治黑暗,百姓生活困苦,社会动荡不安,为安史之乱埋下隐患。 (4)安禄山兼任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担负唐朝东北地区防御重任,势力逐渐膨胀。 安禄山本为杂胡,随母改嫁后姓安。早年浪迹边疆从商,30岁后从军,以英勇骁战升为平卢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