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89491

第23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课件(共28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日期:2025-04-22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0次 大小:2471273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历史,纲要,中外,必修,高中,统编
  • cover
(课件网)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胜利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八单元 第二十三课 两个战场、三个阶段 反攻阶段 相持阶段 防御阶段 正面战场发挥重要作用。 敌后战场成为抗敌主战场。 (1937.7) (1938.10) (1943年底) (1945.9.2) 七七事变 日本投降, 抗日战争胜利 广州、武汉失守 大反攻 两个战场 两条路线 国民党 正面抗战战场 依靠政府和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 共产党 敌后抗战战场 依靠人民的全面抗战路线 概念解析 正面战场的抗战 一、正面战场(国民党)的抗战 (一)大型会战 时间 事件 结果和影响 1937年8月13日-11月中旬 1937.9-11月初 1938年1—5月 淞沪会战 1937.11 上海沦陷 淞沪会战 结果:毙伤日军4万余人,日军占领上海 意义:粉碎了日军“三个月亡华”企图 太原会战 平型关大捷是抗战首捷,粉碎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太原会战 1937.11 太原沦陷 结果:5月初,徐州失守 台儿庄大捷是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 徐州会战 1938.5 各路大军撤离 徐州会战 平型关大捷 忻口战役 忻口战役是国共合作的典范,是抗战初期华北战场规模最大、战争最激烈的一次战役 “日本是个小国,中国是个大国,我们只要依靠美英的力量,一定能够迅速战胜日本。”(速胜论) “打败仗要和,打胜仗也要和,到底总是要和。我们能打胜仗是意外的,而打败仗是必然的事”(亡国论) × 汪精卫 王明 × 毛泽东《论持久战》的发表(1938.6) 敌强我弱,不能速胜 坚持抗战,必然胜利 敌我优缺,可以转化 意义:科学论证了中国必须通过持久作战赢得对日作战最后胜利的战略,增强了全国人民坚持抗战的信心和决心。 一、正面战场(国民党)的抗战 (一)大型会战 时间 事件 结果和影响 1938年6月中旬-10月下旬 1941年12月 武汉 会战 意义: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武汉、广州陷落,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将日军拖入持久作战) 第三次长沙 会战 自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盟军的第一次重大军事胜利。稳定了局势,保卫了西南大后方的安全,坚定了决心和信心;支援了世界反法西斯阵营的作战,提高了中国地位,促使了美国援华方案的实施。 淞沪会战 1937.11 上海沦陷 太原会战 1937.11 太原沦陷 徐州会战 1938.5 各路大军撤离 武汉会战 1938.6 以空间换取时间 相持阶段 1938年10月31日,蒋介石在《为放弃武汉告全国同胞书》中指出:‘……盖抗战军事胜负之关键,不在武汉一地之失,而在保持我抗战持久之力量。” 结果:在与日军主力部队相持近四个月后撤出武汉,武汉失守 正面战场大会战 结果 意义 淞沪会战 上海失守 粉碎日军“三个月亡华”的狂妄企图 太原会战 太原失守 取得首次大捷,粉碎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徐州会战 徐州失守 取得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武汉会战 武汉沦陷 将日军拖入持久战 第三次长沙会战 中国取胜 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产生积极影响 请结合正面战场五大会战的结果和意义,对正面战场的作战作出评价 ①承担了抗战初期的主要任务,对相持阶段的到来起了决定性作用。 ②打击日军的侵略气焰,鼓舞中国军民的抗敌意志。 ③为敌后战场开辟,沿海工业教育内迁创造了有利时机。 ④扩大了中国影响,争取了国际同情与支持。 ⑤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致使战场节节失利。 一、正面战场(国民党)的抗战 一、正面战场(国民党)的抗战 (二)战时内迁(工业、高校) —东方的敦刻尔克大撤退 ①日军侵略不断加深; ②保存抗战力量。 (1)原因: (2)概况: (3)影响: (1)促进西南、西北地区工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民族工业的布局,保存抗战力量。 (2)鼓舞全国人民的抗战决心,为抗战胜利奠定物质和精神基础。 ①中国东部沿海工业向西南大后方迁移———东方的敦刻尔克 卢作孚 1948年中央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