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90718

河北省保定市十县一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5-04-05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35次 大小:3581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河北省,月月,答案,试题,语文,保定市
  • cover
河北省保定市十县一中2024-2025学年高二3月月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是诗的国度。《诗经》《楚辞》,汉乐府、唐诗、宋词、元曲……为今人留下无数名篇,造就无比灿烂的中华古典诗词文化。古典诗词在我们的生命岁月里“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给心灵以美的熏陶,给生命以丰厚的馈赠,给人生以深沉的激励。古典诗词已经融入我们的文化基因,成为诗意人生的写照、家国情怀的寄托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艺术结晶。传承好中华优秀古典诗词文化,对安顿个体心灵、涵养民族精神和增强文化自信,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古典诗词,具有温暖人、鼓舞人的文化力量。近10年来,除了从事古诗词教学和研究,我还参加了多个电视文化节目的录制。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切感受到,每每需要解读华夏文明的某个特质时,总是可以借助古典诗词做出迅速而贴切的传达,这种表达还富有审美意蕴。 《中国诗词大会》曾经以“花开四季”为主题,用一季10集的容量,展现了我们“时间延续文明”的独特气质。小到描绘四季时序变化、二十四节气七十二物候的细密嬗递,大到回望历史的更迭起伏,总有海量的古典诗词供今人撷取挥洒。 在互联网广泛普及、传播更加分众化的今天,诗词节目成为家庭成员之间的共同话题,推动文化的代际传承———诗词总是可以激发中国人的情感共鸣,唤醒我们内心深处美的情愫。 诗词还能给予人前行的力量,这也是伟大诗篇流传至今的原因。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登上央视舞台的普通农家女子,她家境平平又身患疾病,却不抱怨不沮丧。她最喜欢苏轼的名句“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在人们的帮助下,这位女子带着洒脱和豁达,在田野里劳作,在家务中忙碌,过着充实又诗意的生活,成为乐观坚强的平凡英雄。 古典诗词内涵丰富,具有民族凝聚力与向心力。《尚书·尧典》曰:“诗言志。”在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中,诗言志的传统一以贯之,诗歌也由此得到升华,成为传达理想价值、展现中华文化的重要艺术载体。 古典诗词文化还有更为深刻的内涵。先贤经历再多的坎坷与磨难,也能够凭借诗词将个人命运与民族命运紧紧相连,实现对生命价值的内在超越。现代人也可以借由古典诗词,对薪火相传的价值与信仰做出坚定而有诗意的表达。民族危难时,抗日志士慨叹“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改革开放中,先行者“弄潮儿向涛头立”。 在朝气蓬勃的新时代,用中华优秀古典诗词涵养民族文化气质十分必要。健康的文化生态会推动社会良性发展,精神层面的共振也会增强人们的幸福感,进而不断涵养民族凝聚力与向心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也就有了更为坚实的思想文化基础。 比如随着中国探月工程不断取得新成果,中国人的“月亮”情结也被点燃。人们品读这些流传至今的有关“明月”的古典诗词,走进先贤伟大的心灵,感受他们的家国之思,感受他们探索宇宙的伟大梦想。那一刻,诗词文化与时代精神共振,影响我们每一个人。 文化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优秀古典诗词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是中国人的精神家园,是文化创新创造的宝贵资源。 传承好中华优秀古典诗词文化,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中小学语文教育可以加大古典诗词教学力度。我们应抓住契机,充分呈现诗词之美,通过及时有效的正向反馈,让广大青少年真正爱上诗词,由此获得心灵的滋养、良知的启迪、创造力的激发,延续好中华文脉。 大众传媒能为传播古典诗词文化提供有效助力。比如《中国诗词大会》《中华好诗词》《诗意中国》等文化节目,激发了诗词文化热,越来越多的青少年选手从节目中脱颖而出,在同龄人中产生一定的示范效应,热爱古典诗词在当代青少年中逐渐成为一种时尚,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