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项训练卷(五) 隋唐至明清科技文化史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从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择一个最恰当的选项) 1.《唐本草》共载药850种,对每味药物的性味、产地、采收、功用和主治都作了详细介绍。这本医学巨著编写于 ( ) A.唐太宗时期 B.唐高宗时期 C.唐宪宗时期 D.唐玄宗时期 2.“有的唐诗歌颂祖国大好河山;有的揭露封建社会黑暗;有的抒发离愁别恨;有的描绘田园山水、边疆风光;有的倾诉个人抱负遭遇;有的表达宏图大志……”材料旨在说明唐诗 ( ) A.数量众多 B.题材广泛 C.形式新颖 D.名家辈出 3.“一挥万重山,一横长城长,一竖字铿锵,一画蝶成双,一撇鹊桥上,一勾游江南,一点茉莉香。”这形象地赞誉了我国的 ( ) A.书法艺术 B.绘画艺术 C.石窟艺术 D.舞蹈艺术 4.李白的诗歌飘逸潇洒,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内容多歌颂祖国山河的壮美和抒发昂扬进取精神;而杜甫的诗歌淳朴厚重,内容多反映战争、政治腐败、人民痛苦和抒发悲愤凄惨之情。两人不同创作风格的主要原因是 ( ) A.对祖国河山的感触不同 B.所处时代背景不同 C.所走仕途顺畅程度不同 D.所受教育内容不同 5.某班同学开展实践活动,通过以下环节模拟我国古代一项伟大发明的应用流程。这项活动有助于了解 ( ) A.两汉时期的造纸工艺 B.北宋时期的科技创新 C.南宋时期的航海技术 D.宋元时期的军事变革 6.词在宋代文坛占统治地位,与唐诗前后相互辉映。宋词的繁荣 ( ) A.是宋人素质提高的反映 B.导致诗歌逐渐走向衰落 C.得益于国家统一的完成 D.根源于商业经济的发展 7.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在他的词中写道,“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由此可见,他难以忘怀的是 ( ) A.中华文化的弘扬 B.美丽宜人的风光 C.个人的离愁别恨 D.祖国山河的统一 8.北宋沈括创制的“十二气历”以立春为元旦,按节气来定月份;元朝郭守敬编订的《授时历》的取名源自“敬授民时”,指历法付与百姓,使之知时令变化,这表明中国古代历法的制定目的在于 ( ) A.理论创新 B.服务生产 C.巩固统治 D.方便祭祀 9.东晋法显在自己的游记中写道:“大海弥漫无边,不知东西,唯望日月星宿而进。”宋代以后则不受此限制。这是因为 ( ) A.丝绸之路的开通 B.圆周率精确计算 C.航海家技术高超 D.指南针广泛应用 10.下面三幅图示反映了中国古代火药武器的发展历程:从唐朝中后期火药开始使用于军事、宋代火药武器类型多样到元朝使用威力更大的火铳。由此可知,中华文明 ( ) A.兼收并蓄具有突出的包容性 B.具有连续性和创新性 C.充分体现了多元一体的格局 D.对世界的影响力重大 11.有这样一部著作,因艺术成就高而成为一个专门的学问。它不仅代表了明清小说艺术的最高成就,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文学名著。这部著作 ( ) A.描写了三国时期的政治军事矛盾冲突 B.描写梁山泊好汉反抗压迫的武装斗争 C.描写了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艰难历程 D.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 12.京剧脸谱各具特色,悲剧人物西楚霸王项羽,眼角下斜,嘴角下撤,虽不失庄重,却也预示着兵败垓下,自刎乌江的命运;关羽“面如重枣”,自然画红脸;包拯“铁面无私”,则黑脸非他莫属。由此可知,京剧脸谱 ( ) A.真实再现历史场景 B.渗透人们的价值取向 C.客观评价历史人物 D.刻画善变的人物性格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52分) 13.(26分)文学艺术来源于生活,是社会现实的反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诗歌在唐朝达到顶峰,仅据清代康熙年间所编的《全唐诗》所录,就有诗人两千二百多人,作品四万八千九百多首,共九百卷。作诗的人上至帝王、公卿、官僚,下至布衣,旁及僧、道,几乎遍及各个阶层。诗歌与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