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末测试卷(一)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从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择一个最恰当的选项) 1.有学者认为,当时沟通南北的客观形势已经存在,就算没有隋炀帝,也一定有其他人出来开辟一条连接南北的新河道。据此可知,该学者认为隋炀帝开通大运河 ( ) A.维护了社会稳定 B.满足了对外战争的需要 C.促进了民族交融 D.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 2.(2024·安徽中考)贞观年间,唐太宗曾对大臣说:“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唐太宗这段话可用以研究 ( ) A.科举取士制度 B.三省六部制度 C.藩镇割据现象 D.崇文抑武方针 3.唐太宗时期的《十部乐》,分别是燕乐、清商、西凉、高丽、扶南、龟兹、疏勒、康国、安国、高昌十部,除清商是南朝以来的雅乐,燕乐是新作外,其余八部几乎全部来自西域或域外各民族的音乐,为唐代社会各阶层所接受。这反映了唐朝 ( ) A.社会风气兼容并包 B.商品经济非常繁荣 C.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D.娱乐活动种类多样 4.(2024·江西中考)今天日本的邮政地址,还是沿袭唐制,以町、番、目为单位。这从侧面反映了唐朝 ( ) A.严格的坊市界限 B.丰富的都市生活 C.开放的社会风气 D.先进的典章制度 5.唐朝的“广州通海夷道”从广州起航,经南海、印度洋,到达波斯湾,途经多个国家和地区,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国际航线。这条航线的出现 ( ) A.得益于指南针获得广泛应用 B.推动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 C.表明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 D.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 6.辩证地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有人认为:“开元之世,几家给人足,一杨贵妃足以败之。”这一说法 ( ) A.全面分析了安史之乱的原因 B.对杨贵妃进行了客观的评价 C.真实反映了重大人物的影响 D.掩盖了唐朝衰亡的根本原因 7.(2024·江苏苏州中考)五代十国时期,军阀混战,后梁军队三次掘开黄河堤防拒敌,造成连年水灾,人民流离死亡。农民被迫反抗,要求消灭割据,建立统一国家。由此可见 ( ) A.分封同姓酿成八王之乱 B.社会危机下人民渴望统一 C.政权频繁更迭民不聊生 D.安史之乱造成了巨大破坏 8.宋初大将曹翰写的《退将诗》中有“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之句,他发出这样的感慨是因为 ( ) A.北宋国泰民安一直无战事 B.北宋武将俸禄优渥无负担 C.北宋实行了重文轻武政策 D.北宋经济发达国富又兵强 9.某同学进行探究性学习,他搜集了“契丹的兴起”“澶渊之盟”“宋夏和战”“岳飞抗金”的相关资料。由此可知,他探究的主题是 ( ) A.社会动荡与变革 B.统一国家的建立 C.多民族政权的并立 D.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10.欣赏下面的《清明上河图》(局部),我们可以感受到北宋都城东京市民真实的日常生活。下面关于当时日常生活的写照,符合史实的是 ( ) ①人们可以去夜市买东西 ②人们边喝茶边在“瓦子”里看杂技表演 ③人们饭后谈论关汉卿的《窦娥冤》 ④大街上店铺林立,人们可以吃到许多风味小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材料中“天下为一”的标志是 ( ) A.成吉思汗建立政权 B.忽必烈建立元朝 C.蒙古灭西夏和金 D.元灭南宋 12.(2024·四川德阳中考)北宋时,匠人毕昇发明泥活字印刷,此后,能工巧匠们又发明了木活字,到元朝中期出现了铜活字印刷。这一系列的技术进步 ( ) A.推动了雕版印刷的普及 B.导致了百家争鸣的出现 C.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承 D.促进了科举制度的产生 13.汉代丞相一人掌握全国行政大权,而唐代则把相权分别操纵于几个部门,由许多人来共同负责。明朝则废除了长期存在的丞相制度,提升六部的职权,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上述变化的实质是 ( ) A.集思广益,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