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碳和碳的氧化物 题号 一 二 总分 累分人 得分 注意事项:1.共两大题17小题,满分40分。考试时间45分钟。 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u-64 试卷好题分析 优秀传统文化T7,科技创新T10、T11,绿色发展T15 中考押题点分析 情境化命题T6、T8、T9,实验探究T16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符合题意) 1.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 A.干冰人工降雨 B.植物的光合作用 C.煤气中毒 D.敞口放置的石灰水表面出现白膜 2.下列做法不利于实现碳中和的是 ( ) A.研发催化剂,有效捕集CO2 B.积极植树造林,将CO2转化为有机物 C.倡导绿色出行,节能减排 D.加大燃煤发电,保障电力供应 3.下列关于碳单质的应用正确的是 ( ) A.用金刚石制作铅笔芯 B.用石墨作电极 C.用炭黑制作环保炭包 D.用石墨制作冰箱除味剂 4.下列实验现象既能体现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又能体现其化学性质的是 ( ) A.软塑料瓶变瘪 B.蜡烛自下而上熄灭 C.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D.气球上浮 5.碳元素是人类接触和利用最早的元素之一,下列有关金刚石、石墨、C60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都由分子构成 B.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均相似 C.碳元素的化合价均为0 D.都由同种元素组成,属于同一种物质 6.某市中考实验操作考试其一是“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及性质”,以下是某同学进行的部分实验操作,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 ) 7.《墨经》中“立窑烧烟”用到的窑如图,炉膛口较小,松木置于炉膛中燃烧,瓮中收集的黑烟(主要成分为炭黑)可用于制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黑烟是混合物 B.黑烟由松木不完全燃烧产生 C.炉膛口的大小和瓮的高矮会影响黑烟的产量 D.水墨画能长期保存是因为碳具有可燃性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8~9题。 超临界流体是物质介于气态和液态之间的新状态,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超临界CO2,超临界CO2流体是一种和水相似、能阻燃、溶解能力强的溶剂,被誉为“绿色环保溶剂”。 8.元素周期表中碳、氧两种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碳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6 B.氧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00 C.氧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D.它们之间只能形成一种氧化物 9.下列有关“超临界CO2”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不能与石灰水反应 B.是合成的一种新物质 C.与干冰的化学组成相同 D.是一种特殊的物质,容易燃烧 10.光催化下氢气还原二氧化碳是绿色化利用二氧化碳的重要方法,反应原理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H2+CO2CO+H2O B.反应②前后氢原子个数增加 C.催化剂1、2的化学性质均不发生改变 D.催化剂1比催化剂2更好的原因是反应温度低,节能 11.同济大学科研团队首次精准合成两种全新的碳分子材料———芳香性环型碳C10和C14,下列关于C10和C14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 A.是两种新型的化合物 B.其结构与金刚石不同 C.充分燃烧时都生成二氧化碳 D.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12.用下图装置验证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推动注射器A,观察到①处固体减少,有气泡产生 B.该装置中气球可以平衡气压,防止橡胶塞迸出 C.该实验能够验证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D.去掉注射器B后,也能验证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8分) 13.(5分)已知木炭粉(假设木炭粉中不含杂质)和氧化铁粉末在加热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铁和碳的氧化物。为验证生成物中碳的氧化物成分,某兴趣小组设计如下实验装置。 【查阅资料】将CO通入氯化钯溶液中,会出现黑色沉淀。 (1)打开止水夹a通入一段时间的氮气后,关闭a,再对木炭粉和氧化铁粉末的混合物加热一段时间。加热前通入一段时间氮气的原因是 。 (2)实验过程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