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溶液 题号 一 二 总分 累分人 得分 注意事项:1.共两大题17小题,满分40分。考试时间45分钟。 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Cl-35.5 K-39 试卷好题分析 化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T1、T2、T14,绿色发展T14(4) 中考押题点分析 情境化命题T13、T16等,新题型、新考法T6、T7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符合题意) 1.将厨房中的食盐、味精(谷氨酸钠)、花生油、白醋四种物质,取少量分别放入适量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 A.花生油 B.味精 C.食盐 D.白醋 2.生活中的下列现象,不能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的是 ( ) A.烧开水时,水沸腾前有气泡冒出 B.喝下汽水时,感觉到有气体冲到鼻腔里 C.打开啤酒瓶盖时,有大量的泡沫溢出 D.夏季午后池塘里的鱼常跃出水面 3.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 A.铁粉锈蚀吸收氧气,用作食品脱氧剂 B.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用于冶炼金属 C.氮气化学性质稳定,用于制造低温环境 D.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热量,用作干燥剂 4.下列关于饱和溶液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温度不变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硝酸钾 B.温度升高时,饱和溶液一定能继续溶解溶质 C.室温下与固体溶质共存的溶液是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D.改变条件可以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5.在“实验室配制50 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NaCl溶液”的实验过程中,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6~7题。 高锰酸钾常用来作外科手术器具和水果的消毒剂。当衣物或手上沾染了高锰酸钾,可用维生素C(C6H8O6)药片蘸上水经过擦拭就能将污渍去除,除渍原理是维生素C与高锰酸钾发生化学反应而使其褪色。血迹、果汁、铁锈等的污渍中都含有铁元素,和空气中的氧气一接触就会生成红棕色的铁锈,遇水不化,永不褪色。将草酸的无色晶体溶解在温水里,用来搓洗污渍,使铁锈和草酸发生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物质而洗去。 6.下列关于维生素C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属于有机化合物 B.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40.91% C.其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4∶3 D.多吃蔬菜、水果可以补充维生素C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高锰酸钾作消毒剂是利用其化学性质 B.维生素C去除高锰酸钾的原理是溶解 C.草酸去除铁锈的过程只发生了物理变化 D.可用盐酸除去试管上的氧化铜、碳酸钙、铜等残渣 8.向下图装置的试管中加入某种物质后,U形管右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降低,左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上升,则加入的物质是 ( ) A.氢氧化钠 B.生石灰 C.浓硫酸 D.硝酸铵 9.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 B.a1 ℃时,将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升温到a2 ℃,仍是饱和溶液 C.a1 ℃时,将甲和乙各30 g分别加入100 g水中,均形成饱和溶液 D.a2 ℃时,在100 g水中加入60 g甲,形成不饱和溶液 10.下表是KCl、NH4Cl、KNO3三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表格信息,可以推知 ( )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KCl 27.6 34.0 40.0 45.5 51.1 56.7 NH4Cl 29.4 37.2 45.8 55.2 65.6 77.3 KNO3 13.3 31.6 63.9 110.0 169.0 246.0 A.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小的是KCl B.40 ℃时,100 g KNO3饱和溶液中含有63.9 g KNO3 C.三种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最大的是KNO3 D.在0 ℃~100 ℃以内的相同温度下,KCl和NH4Cl的溶解度可能相等 11.已知:KNO3在20 ℃、30 ℃时的溶解度分别为31.6 g、45.8 g。某同学按下图所示的步骤进行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Ⅰ中KNO3的质量分数为10.0% B.Ⅱ中溶液是30 ℃时KNO3的不饱和溶液 C.Ⅱ中KNO3的质量分数是Ⅰ中的2倍 D.Ⅲ中有KNO3晶体析出 12.在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下列误差分析正确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