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91861

第4讲 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宋元时期 (学生版+答案版)2025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通史版)

日期:2025-04-09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97次 大小:71739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复习,专题,二轮,历史,高考,2025年
    第4讲 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宋元时期 一、选择题 1.(2024·广东广州二模)从隋唐大运河到京杭大运河,河北段线路仅是微调,邢台临西至天津的永济渠,依然是大运河的主线,但河北段大运河的商业地位却得到极大提升。这主要是因为(  ) A.运河周边商业城市崛起 B.政治格局变动 C.河北段大运河的商业地位 D.经济重心南移 2.(2024·湖南长沙三模)下图为北宋中央权力分配示意图。图中所标识的a、b、c应为(  ) A.尚书省、参知政事、文教 B.台谏、参知政事、军政 C.南书房、门下侍郎、军政 D.台谏、门下侍郎、司法 3.(2024·广东茂名二模)南宋末年,徽州乡绅向皇帝请求通过立社组织乡约,对乡民行为进行“臧否”,移风易俗,襄助朝廷圣治,得到皇帝亲自批准。这有利于(  ) A.完善基层行政机构 B.壮大徽商势力 C.增强乡约的约束力 D.强化君主专制 4.(2024·河北张家口三模)宋太祖曾指出“(养兵)可以利百代者”“方凶年饥岁,有叛民而无叛兵,不幸乐岁而变生,则有叛兵而无叛民”“是以天下失职、犷悍之徒,悉收籍之”,养兵之策遂成宋代历朝之圭臬。这一举措旨在(  ) A.缓解财政危机      B.稳定社会秩序 C.增强军事实力 D.保障赋役征收 5.(2024·山东青岛三模)北宋初年“进士益相习为奇僻,钩章棘句,浸失浑淳”,欧阳修“知贡举,尤以为患,痛裁抑之……既而试榜出,时所推誉,皆不在选……然自是文体亦少变”。据此可知,科举取士(  ) A.文体明显固定化 B.过程日趋严密化 C.结果体现公平性 D.录取具有导向性 6.(2024·河北保定联考)宋代,上至皇室权贵、文化精英,下到地方士绅、市井小民,都流行用香为药、和香为食,更在日常诸事中与香为友。熙宁十年(1077),仅广州市舶司购买并运至京师的乳香就达348 673斤。这说明宋代(  ) A.社会需求推动丝路贸易 B.民众生活趋向世俗化 C.南方经济发展超过北方 D.市民群体受理学影响 7.(2024·河南洛阳二模)自中唐以后,契丹、女真、蒙古、满族等少数民族一旦占据广大中原农耕区甚或入主全国,便会立刻将都城迁至北京,或将北京作为陪都。这种做法主要是基于北京(  ) A.具有独特优越的战略价值 B.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C.是南北漕运海运的集成端 D.是中原农耕文明的代表地 8.(2024·山东潍坊二模)中国古代酿酒以谷物发酵的黄酒为主,黍、粟、秫等谷物在酿酒原料中占主要地位,直到宋代以后,稻米和小麦成为酿酒最重要的原料品种。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当时(  ) A.稻麦复种制的推广 B.酿酒技术的提升 C.农作物品种的增加 D.经济重心的南移 9.唐都长安的街道多为严整的方格网状,而宋都汴京街道大都成“丁”字形、“井”字形或“之”字形布局,还有不工整的所谓的“斜街”。这一变化源于宋朝城市(  ) A.经济职能增强 B.布局趋于优化 C.管理更加严格 D.交通更加便捷 10.(2024·吉林联考)1125年,宋使许亢宗奉命赴金,途经“契丹东寨”,记录道:“当契丹强盛时,虏获异国人,则迁徙杂处于此……故此地杂诸国风俗。凡聚会处,诸国人语言不能相通晓,则各为汉语以证,方能辨之。”这表明(  ) A.通用语言具有重要作用 B.民族交往促进语言融合 C.儒家文化占据主导地位 D.民族团结推动边疆稳定 11.(2024·江西联考)宋代清俗的风气,不只见于传统诗文中,也见于书法、绘画、文物收集鉴赏、园林、茶艺、琴、棋等文化艺术活动与日常生活雅事中。作为左右时代风气的文化精英,文人士大夫心中大多有一把衡量雅俗的尺子,并以之规范自己的言行。这反映出宋代士人(  ) A.具有强烈的文化使命感 B.极力反对商品经济发展 C.积极重构儒学思想体系 D.试图重建门阀政治格局 12.(2024·山东济南三模)北宋时期,散文家的作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