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94160

陕西省汉中市普通高中2025届高三下学期质量检测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5-04-0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29次 大小:13654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陕西省,汉中市,普通高中,2025届,高三下,三下
  • cover
陕西省汉中市普通高中2025届高三年级质量检测考试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 题。 材料一: 对影视从业者而言,过度看重评分网站的评论,试图操控评分造假来获取商业利益的心态同样需要警惕。很多实例证明,评分网站上的分数与作品的艺术质量并不一定成正比,和票房收视率之间亦没有绝对的关联性。即便如此,评分平台中对于作品的讨论和分享,对创作者而言仍是宝贵的“回响”。所以,创作者应辩证地看待评分网站的内容。一方面,积极吸纳、虚心学习网友们富有建设性的建议和意见。另一方面,不要过于在意评分。一时的分数高低,只能说明某部分人短期的喜好,并不能作为评判艺术质量高下的主要标准。真正的精品力作需要人民大众去评判,有待漫长的时间去沉淀。切忌因看到某些作品有“粉丝”帮忙获得了高分,就将拥有"粉丝”的数量及其刷分能力当成选角的参考指标。 对影视作品宣发环节而言,评分网站是“战略要地”。影视从业者将营造良好口碑作为宣发工作的重点,重视评分网站对作品评论所产生的口碑效应,本无可非议。宣发方与评分网站开展正常的商业合作、广告推广,也是可以理解并符合行业发展规律的。但这些行为都应建立在对作品品质的真实宣传基础上,一味追求虚假口碑、在评分上自欺欺人,只能换来更残酷的反噬。因此,应杜绝用资本操控评分、使评分网站沦为商业利益附庸的行为。 时至今日,每个移动终端前的指尖都能对影视作品的优劣做出评判。这些在评分网站上的声音能否汇聚成一首悦耳的交响,还需要理性的指挥棒。从这个角度看,相关政府部门、文化机构,以及具有学术背景的文艺评论家、活跃于各大网站的职业影评人都应行动起来,从引入相关监督管理机制、实现主流价值引领等方面入手,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2017年1月,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网络影视评论委员会成立,发布了《网络影评人七大公约》。其中,“坚持实事求是地批评、尊重每一位观众喜欢或讨厌电影的权利、坚决反对网络语言暴力”等相关内容,同样值得所有参与评价的大众学习与深思。总而言之,我们必须理性看待评分网站的评分和评论,这个理性中包括评分网站对创作的尊重、影视行业对艺术的敬畏、每位观众对表达的自律。唯有各方力量良性互动,评分网站的评分和评论才能在促进影视行业健康发展、引导大众理性观赏等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摘编自覃皓珺《如何让影视作品获得更公正的评价》) 材料二: 随着媒介融合发展的进一步深化,如今的影视作品传播进入了“人人都是批评家”的社交媒介时代。影视作品的传播模式及其反馈机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创作者与观众之间的关系,也引发了一些值得深思的新问题。如某电影主创曾因作品收到一些网络差评,亲自下场与其论战,-度引起网友圆观。另一部电影则因观众差评较多,决定撤档。类似的情况并非个例,影视创作者在意差评,已成为行业一个重要现象。 从实践角度审视,创作与评论是艺术发展的双翼,缺一不可。电影作为受众最为广泛的大众艺术之一,新的媒介环境本应该让创作与评论更好地互动相生,为何反而导致了创作者的"过敫”心态呢 一方面,在当下融合互动的媒介环境中,影视评论的确具备了转化为“生产力”的传播效应影视作品的网络口碑,尤其是在各大社交媒体上形成的评价导向,与电影的票房成绩以及剧集和电视节目的收视数据之间的关系越发紧密。 另一方面,以观众评价为主体的影视作品网络口碑,具有主观化、感性化等特点,并不能与作品的艺术性和思想性完全对等。有的评论甚至会使观众对作品产生误解。这一现象加剧了网络传播中的“马太效应”,使具备突出特点的作品广泛传播,有些需要耐心咀嚼的精品佳作却可能被埋没。 流行于网络的观众评价区别于传统的文艺批评,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