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 写清楚的。 收集传统节日的资料,交流节日的风俗 习惯,写一写过节的过程。 训练目标 第1课时 第2课时 第3课时 9 古诗三首 新课导入 看图猜节日 春节 第1课时 新课导入 看图猜节日 元宵节 新课导入 看图猜节日 端午节 重阳节 新课导入 看图猜节日 元 日 [宋]王安石 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江西临川(今 江西抚州)人。散文雄健峭拔,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主要作品:《泊船瓜洲》《登飞来峰》 《书湖阴先生壁》等。 听朗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节奏,再试着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初读古诗 元 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初读古诗 元 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tú sū tónɡ 元日指的是哪一天?这首古诗描写了哪个传 统节日的景象? 元日指的是农历正月初一。这首古诗描写了春节除旧迎新的景象。 初读古诗 这首诗写了春节的哪些习俗? 放爆竹、喝屠苏酒、换桃符。 符 fú 结构: 部首: 书写指导: 上短下长。“付”的左下竖稍短些,横写在横中线上,点写在竖中线上。 上下 重难点字书写指导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诗意:人们在一片爆竹声中送走了旧的一年,饮着醇(chún)美的屠苏酒,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 品读古诗 屠苏 这里指一种酒,根据古代风俗,常在元日饮用。 赏析: 这两句诗紧扣题目,写了人们在阵阵鞭炮 声中辞旧迎新的景象,写出了春节人们放鞭炮、畅饮美酒的热闹欢乐的节日气氛。“春风送暖 入屠苏”描写了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 饮屠苏酒的景象,欢乐祥和的情景跃然纸上。 品读古诗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诗意: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家家门上的桃符都换成了新的。 品读古诗 曈曈 形容太阳出来后 天色渐亮的样子。 新桃换旧符 用新桃符换下旧桃符。桃符是古代新年时悬挂于大门上的辟邪门饰,春联的前身。 “新桃”“旧符”指的是什么? 指的是桃符。因为七言绝句每一句只能写七个字,受到字数的限制,“新桃”省去了“符”字,“旧符”省去了 “桃”字。 品读古诗 赏析: 这两句诗紧接着前面两句的欢乐气氛。 其中,第三句诗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用早上的太阳象征无限光明的未来;最后一 句诗用“新桃换旧符”的习俗,表现出万象 更新的景象。 品读古诗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状物 万象更新 光明美好 结构梳理 元日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言志 《元日》描写了春节除旧迎新的景象,抒发了诗人革新政治的抱负。 课堂小结 清 明 [唐]杜 牧 第2课时 杜牧(803—853),字牧之。京兆万年 (今陕西西安)人。唐代文学家。杜牧诗、赋、古文均擅长,书画亦精。其诗歌成就尤高,与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 。 主要作品:《江南春》《泊秦淮》《清明》《山行》等。 作者简介 听朗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节奏,再试着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初读古诗 清 明 [唐]杜 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 明 [唐]杜 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hún 初读古诗 jiǔ mù 牧 牧童 我会写 魂 借 酒 “牛”做偏旁时,第二横要变成提。 何 初读古诗 牧 欲 yù hún jiè jiǔ hé mù 欲 yù 结构: 部首: 书写指导: “口”略向右上倾斜。“欠”第三笔撇伸向“谷”下,捺向右下伸展。 左右 谷 重难点字书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