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省随州市 2023-2024 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 9 小题,共 39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候鸟通常在一个地方产卵、育雏,然后到另一个地方越冬。有时从山的南坡飞到北坡,而后返回;有 时远涉重洋,但也毫不畏惧。 鸿雁是中国常见的候鸟,《吕氏春秋》这样记载鸿雁按时迁徙的现象:“孟秋之月鸿雁北,孟春之月鸿 雁来。”令人费解的是,候鸟迁徙时有着准确地辨别方向的能力,如燕子每年春归时总能准确无误地找到它 去年搭的窝。唐代诗人韦庄曾有诗云:“去岁辞巢别近邻,今来空讶草堂新。花开对语应相问,不是村中旧 主人。”一百多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潜心研究这个问题。 有人猜想,候鸟能通过身体中类似钟表的感觉器官,在天空飞行中计算太阳的位置,不断地调整自身 与太阳的角度,确定自己飞行的方向和路线。也有人认为,候鸟是天生的“气象学家”,它们能够在飞行 中“自觉”利用有利的气象条件顺利到达目的地。还有人认为,候鸟对地球磁场的变化十分敏感,能够依 据地磁场辨别方向。 1953年,德国科学家提出了地图罗盘理论。他们认为,候鸟体内拥有一套完善的磁导航系统,可以实 时敏锐地感知当前位置的磁场性质及其非常细微的变化,可以把某一地点的地磁场强度和磁倾角看作是 “路标”,候鸟经过或在那里停留时,这个磁信息路标会被大脑记录下来,而飞行中实时感觉到的磁力方 向可以指引它们前往这一路标地点,这无异于揣了个精准的“指南针”。飞行经验丰富的成年鸟将一个个 路标和它们之间的距离、方向等信息组合在一起,相当于绘制了一张完整精细的“地图”。 大量行为学实验从各个方面印证了地图罗盘理论的正确性。有科学家在赤道附近制造了一个假磁极, 成功诱骗了迁徙中的花园莺飞向错误的方向。还有一批研究人员在撒哈拉沙漠中设置了若干地磁路标,在 此放飞的夜莺连续 5天都没能飞出沙漠。也有科学家在鸽子头部放置了一个可控的电磁线圈,他们发现, 可以通过改变线圈的电磁场来控制鸽子飞行的方向…… 由此可以推断,鸟类能将来自视觉、听觉和磁感觉的方向信息综合起来加以分析整理,最终对前行的 方向做出正确的判断。当然,要全面解开候鸟迁徙中获得方位信息的疑问,尚待时日。 (取材于李德、朱晓璐、王江云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 中国科学院与英国牛津大学、德国奥登堡大学的教授们组成的团队,通过蛋白纯化和控制环境的行为 学实验研究发现,迁徙鸟类的隐花色素 4a蛋白比非迁徙鸟类的隐花色素 4a蛋白的磁场敏感性更强,揭示了 第 1页/共 10页 由该蛋白介导的磁感应机理。相关研究成果于 2021年 6月 23日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发表于《自然》杂志。 候鸟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中存在一种对蓝光非常敏感的蛋白———隐花色素 4a蛋白,它被认为是很多候 鸟感知磁场的关键物质。隐花色素 4a蛋白由 527个氨基酸组成,其中的 4个色氨酸组成的电子传递链发挥 着关键作用。当光线照射到候鸟眼睛时,与隐花色素 4a蛋白紧密结合的一个 FAD分子吸收蓝光能量,进入 激发态,促使 FAD从所处环境中获得一个氢离子变成 FADH,产生一个空的电子轨道。此时,电子传递开 启,FADH+会从 4个色氨酸组成的电子传递链中夺取一个电子来填充空出的轨道,最终形成 FADH和一个 失去电子的色氨酸。 到这里仍然处于生物化学领域,接下来最玄妙的部分涉及量子力学。 在量子力学中,电子是一种不可分割的基本粒子,具有自旋的内在性质,自旋的指向可以通过操作来 改变。当几个粒子彼此相互作用后,各个粒子所拥有的特性则可视作一个整体,即使将这些粒子分开,它 们也可以无视距离相互感应,这一现象被称作“量子纠缠”。 得到电子的 FADH与失去电子的色氨酸变成了两个自由基,曾经在一起的电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