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96483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日期:2025-04-19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素材 查看:94次 大小:3898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 cover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1课 隋朝统一与灭亡 一、隋朝的统一 建立:581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定都大兴。 统一:589年,隋军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意义:隋的统一,结束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民族交融的大趋势。 二、开通大运河 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征发几百万人,从605年起,陆续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概况: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从北向南由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组成,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2700多千米。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意义:大运河的开凿与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 三、科举制度 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选官看重门第,不太注重才识。 确立:隋炀帝时,设置进士科,标志着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科举制度创立。 意义:科举制度是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重大改革,加强了朝廷在选官上的权利,它不仅扩大了统治基础,对社会阶层流动也起到积极作用,还显著提高了官僚队伍的文化素养,推动教育发展。 四、灭亡原因:隋炀帝的残暴统治。(618年灭亡) 启示:得民心者的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治国者应以民为本,重视民生。 第2课 唐朝建立与贞观之治 一、唐朝的建立 概况: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二、贞观之治 背景:626年,李世民继位,改年号为贞观,他就是唐太宗。 原因: 1.唐太宗个人才能:他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励精图治;虚心纳谏,(把魏征比作镜子);戒奢从简,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他还广纳贤才,知人善任(房谋杜断); 2.治国方针:推行一系列革新措施: 政治上:完善三省六部制;增加科举考试科目; 经济上:减轻百姓的田租和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评价: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史称贞观之治。 三、武则天 地位: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治国:大力发展科举制度,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重视生产。 评价: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第3课 开元盛世 一、盛世局面的出现 原因: 1.唐玄宗励精图治,重用贤能。 2.实行一系列改革:(1)政治上:抑制权贵,整顿吏治,裁汰冗员;(2)经济上,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改革税制;(3)文化上,注重文教,编修图籍。 表现:唐玄宗在位前期,年号开元,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唐朝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出现盛世局面,史称开元盛世。 二、经济的繁荣 农业: 生产技术不断改进,曲辕犁和筒车得以发明和推广,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和亩产量。 手工业: 1.纺织品中蜀锦以色彩艳丽、纹饰精妙冠绝全国。 2.陶瓷业:越窑的青瓷;邢窑的白瓷,唐三彩造型精美。 商业: 1.唐朝的商业十分繁荣,水陆交通发达。 2.出现长安、洛阳、扬州、广州、益州等大都市,有扬一益二的说法。 3.草市逐渐兴起; 4.唐朝对外贸易往来非常频繁。 三、国际大都市长安 构成:唐朝都城长安是以隋朝大兴城为基础扩建而成,长安城分为宫城、皇城和外郭城。 功能:(宫城是皇帝起居和办公的地方,皇城是中央官署所在地,外郭城实行坊市制度。 特点:1.布局整齐,规划井然有序;2.坊为居民居住区,市为商品交易区,两者有严格区分; 地位:长安既是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心,也是闻名中外的国际大都市。 社会风气:唐朝时期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和兼容并包。 第4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一、安史之乱 原因: 1.唐玄宗在位末年,朝政腐败。 2.社会矛盾日益尖锐,边疆形势愈为紧张。 3.中央与地方力量对比失衡,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 概况:755年,安禄山和部将史思明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唐肃宗重用郭子仪,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