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96514

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日期:2025-04-25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37次 大小:66332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河南省,语文,答案,PDF,试题,考试
  • cover
2023-2024 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高二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5 小题,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每一种文明,都是某一个特定人类群体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 富的总和。对任何一种文明来说,精神财富具有更重大的意义,特别是在发展到高级阶段之后。但在文明 产生和形成的过程中,在文明的初级阶段,物质财富起着更重要的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或者说人类只有 首先创造出必要的、足够的物质财富,才能利用物质财富所提供的条件,在此基础上创造精神财富。 从最早的人类开始,要生存就需要基本的水量,如果不能摄入最低限度的水量,生命就无法维持。在 尚未具备生产能力时,人只能通过采集或狩猎获得植物、动物等来为自己提供食物,这些动物、植物的生 存同样离不开水。所以一个人类群体维持生存所需要的水量,远远超过他们自己的饮水量,更多的是这些 动物、植物所需要的水量。 一条河流的水量固然不是文明产生和发展的唯一条件,水量的多寡也并不与文明的高度成比例关系, 但水量本身依然是一项重要因素,在某种生活、生产、生存方式下,一个特定的人类群体的最低需水量必 须得到保证,否则这些人中的一部分只能迁离。有些文明的萌芽还来不及成长就夭折了,当地河流水量的 不足往往是致命的原因。 河流不仅为人类提供了生活和生产所必需的水源和物资,而且也是人类迁移的主要通道。特别是在生 产力低下、地理知识贫乏的年代,要在榛莽未辟、禽兽出没或荒无人烟、寸草不生的陆地上作长途迁移是 相当困难的,顺河流而下却要方便得多,并且不会迷失方向,便于保持与原地的联系,是人类拓展生存空 间最有效的手段。溯流而上也不失为一种可行的选择,往往是一个群体、一种文明从下游向中游、上游延 伸的主要途径。 黄河流域曾经是多民族杂居、农业民族与牧业民族共处的地区,但至迟在春秋时期,出自夏、商、周 的三支后裔已经具有共同的民族意识和心态,结成了一个民族共同体的雏形,并且以“诸夏”(华夏)自 第 1页/共 10页 居,以区别于其他部族或部落集团。诸夏凭借人口数量和文明发达程度等方面优势,逐渐融合或驱赶其他 民族,到秦始皇时已经推进至陇东高原,自河套以下的整个黄河流域都已成为诸夏的聚居区,在此范围内 的非诸夏各族,如果不是已经成为诸夏的一员,就是退出了黄河流域。 从西汉开始,一方面绝大部分统治了黄河流域的中原王朝将大量非华夏族人口迁入;另一方面,北方 非华夏游牧民族用武力向中原推进,取代汉族统治者成为黄河流域的主人。无论哪一种方式,结果都完全 一样,都以这些非华夏族融合在华夏(汉族)之中而告终。 从春秋战国以降,黄河流域在经济和文化方面具有整体上的优势,长期处于全国最先进的地位,这种 形势至少维持到了唐朝中期。正因为如此,来自黄河流域的移民一般具有比迁入地的土著人口更高的生产 技能和文化水准,会给迁入地带去比较先进的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作物、工具等,对提高当地的物质 生产水平发挥很大的作用。移民还会在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家庭结构和社会机制等方面给迁入地带来巨 大的影响。如果移民在人口总数中占有足够大的百分比,这种影响就会是决定性的。 中华文明远离其他发达的文明,周围的地理障碍在工业化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前难以逾越,即使处在中 华文明圈的边缘或外围,在大航海时代或明朝中期以前,也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