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97429

安徽省马鞍山市中加双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日期:2025-04-12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59次 大小:338777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安徽省,答案,PDF,试题,语文,次月
  • cover
绝密★启用前 马鞍山中加双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语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分数: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材料一: 《文心雕龙·史传》曰:“辞宗丘明,直归南董。”所谓“直归南董”是指记 事要像南史氏董狐那样秉笔直书:而“辞宗丘明”,指文辞记录方面要学习左丘明。 刘知几盛赞左氏的语言具有“典而美”“博而奥”的特点。这种语言特点趋向于诗 化,即在《左传》文本中大量引《诗》、赋《诗》和运用歌谣韵语使叙事具有诗情, 运用整齐而富有节奏感的段落和引发想象联想的字句营造出诗境。这种既包括诗歌、 韵语,又富含诗情的书写方式应被称为“诗笔”。历史的记录不应仅仅是直白的表 露,也有想象的朦胧、诗意的表达,因此“诗笔”的运用也应当是中国古典叙事的 经典笔法。 《左传》记事,无论是议论时事、藏否人物,还是劝谏讽喻、析理辨言,抑或 是出使专对、会盟宴好,都大量用《诗》。 聘问赋《诗》,始于鲁僖公二十三年,公子重耳寄居秦国,秦穆公宴请他时, “公子赋《河水》,公赋《六月》”。杯酒之间,诗味溢散,晋文公的谨小慎微与 壮志雄心、秦穆公的慷慨豪壮与英雄相惜,皆藏于所赋之诗中。 与“赋《诗》”相比,《左传》中的“引《诗》”行为更为频繁,无论是藏否 人物、扬抢风雅,还是讽刺劝谏、解释说明,大量的“引《诗》”行为都彰显了《左 传》对“诗笔”的运用。“引《诗》”论事评人多在事件的结尾,一般借“君子” “孔子”或时贤之言来表达。如鲁昭公五年:“《诗》云:‘有觉德行,四国顺之。’” 孔子引《大雅·抑》表扬叔孙昭子有正直的德行。 除了运用大量《诗经》作品及逸诗外,《左传》中的“诗笔”还记录了相当数 量的歌谣谚词一类的韵语,这些韵语文体未经润色,或文风古朴,或别有风趣。《左 传》中另有讴、歌、谣、谚、卜等丰富的韵语材料散落在春秋时期的各个角落,这 些韵语可歌可诵,妙绝道理,引譬连类,韵味悠长,是《左传》“诗笔”很好的补 充。 海登·怀特说:“只要史学家继续使用基于日常经验的言说和写作,他们对于 过去现象的表现以及对这些表现所做的思考就仍然会是‘文学性的’,即‘诗性的' 和‘修辞性的’,其方式完全不同于任何公认的明显是‘科学的’话语。”也就是 说,史与诗并不存在不可跨越的鸿沟,历史作品普遍存在着诗学的本质。《左传》 一书既有史学的属性又有文学的特质,它将比喻、排比、顶真、对偶等修辞方法和 想象、联想等表现手法综合运用。 第1页,共8页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