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97484

义务教育版(2024)五年级信息科技 第13课 让计算机会数数 课件(共31张PPT)+教案

日期:2025-04-20 科目:信息技术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59次 大小:219727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义务教育,机会,PPT,31张,课件,数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3课 让计算机会数数 教学设计 课题 让计算机会数数 单元 第四单元 学科 信息科技 年级 五年级 教材分析 本节课义务教育版五年级全一册信息技术教材的第13课 让计算机会数数。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认识了算法的基本流程(输入一处理一输出),能利用自然语言流程图等方式描述求解简单问题的算法,知道算法的三种基本控制结构是顺序结构、分支结构和循环结构。本单元将进一步引领学生认识、理解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利用算法中的循环结构来解决实际问题,在体验编程让计算机执行的过程中,感受算法实现的优势和意义。本模块强调用计算思维解决问题的独特价值,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明确算法执行的正确性与效率要求,并能够进行讨论与辨析。本课主要学习通过描述让计算机从 1数到 100 的算法,了解用循环结构解决问题时的重复过程。了解循环结构与计算机工作特点的关系,体会利用计算机的快速运算能力来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习目标 1.信息意识:通过对不同的算法进行分析,帮助学生认识算法效率,知道用不同算法解决同一问题时存在不同的效率。2.计算思维:认识循环结构和计算机工作特点之间的联系,体会利用计算机的快速运算能力来解决问题的方法。3.数字化学习与创新:通过学习身边的算法,体会算法的特征,其应用于数字化学习过程中,适应在线学习环境,4.信息社会责任:了解加密算法在保护信息安全方面的意义,增强信息安全意识 重点 在循环过程中,理解重复执行的操作和数值变化的过程。 难点 描述让计算机从 1 数到 100 的算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能不能用前面所学知识来描述让计算机从 1 数到 100 的算法 用计算机进行计算处理有什么优势? 学生认真聆听、讨论。 引发学生的兴趣与思考。 讲授新课 一、描述“从1数到100”的算法先把问题规模缩小,以依次从1数到10为例进行分析。1. 我们数数的过程是什么样的?——— 1,2,3,4,5,6,7,8,9,10。2. 数完一个数后,怎么数下一个数?——— 数完1,该数2,在1的基础上加1,以此类推。3. 如何让计算机数数? ———人在数数的过程很简单,一个数一个数地数下去。如果这个   任务交给计算机来完成,也需要进行同样的过程。要让计算机“从1数到100”,如果是“第一次输出1、第二次输出2、第三次输出3……”那么每次操作都不一样。如果画出流程图,就有100个操作框,在一张纸上根本画不下,事实上也没必要画出来。因为每次操作都是相同的,只是数值不同,所以,可以建立循环结构来描述算法。与顺序结构、分支结构相比,循环结构的流程图并没有增加特殊的环节。只是将需要重复执行的语句放在循环体中,这些语句执行结束后,用一条流程线返回到条件判断框之前,继续进行条件判断。验证“从1数到100”的算法观察、运行“从1数到100”的程序。Python中的循环结构———while循环当循环条件成立时,执行循环体指定的操作;当循环条件不成立时,退出循环。 条件判断c<=100,用来控制循环的终止。 当c的值小于等于100时,重复执行循环体中的语句:输出变量c的当前值,每次输出后在原数基础上加1。 当c的值大于100时,终止循环。c = c + 1 是赋值语句,将变量c的数值加1,然后把计算结果存储到变量c。循环过程中,变量c值的依次增加,实现计数器的功能。正是因为有这条语句,使得c的值增大到101时,循环条件不再成立,从而退出循环。感受计算机运算处理的优势用计算机处理问题时的最大优势,就是其快速的处理能力,也就是强大的算力。  对于人来说,从1数到100是一件比较无趣的事情,很多人已经不愿意做这样简单而且没有创造性的任务。但是,对于计算机来说,这类需要重复进行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