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699240

【大单元·任务制】统编版语文五下第四单元第3课时 古诗三首 教案

日期:2025-04-19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41次 大小:58174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单元,五下,三首,古诗,3课时,第四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3课 课题:回归唐宋, 歌古代英雄--《古诗三首》 内容分析:《秋夜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的作者是宋代的陆游,写了诗人在秋日黎明时分走出篱门,想到北方中原地区尚为金人所统治,心中无限感概。这首诗以遗民视角来表达自己失望而尚未绝望的心情,使得本诗所表达的爱国之情更为厚重、深沉。 核心素养目标: ①文化自信:1.认识“仞、岳”等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裳”,会写“仞、岳”等6个字,正确读写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②语言运用:1.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 2.体会古诗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③思维能力:借助注释和图示支架,理解诗句的意思和它们所表达的感情 ④审美创造:借助注释和图示支架,理解诗句的意思和它们所表达的感情。 重、难点: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教学难点】: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子任务之一:回归唐宋, 歌古代英雄 活动流程:活动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活动二:分步解读, 品悟诗情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教师导入: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戍边将士的孤独以及誓死报国的决心。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两首诗,看看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2.播放黄河、华山的图片, 请同学们谈谈看了图片之后的感受。 3.介绍作者陆游及写作背景 4.指名朗读古诗, 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 全班齐读古诗。出示评价表。 交流反馈图片的感受 自己说说你知道的作者。 朗读古诗。 同学评价。 活动意图:让学生初步体会陆游古诗的风格,了解作者以及写作背景。 活动二:分步解读, 品悟诗情 1..学生熟读课文:自由读、同桌读、小组读、开火车读、比赛读。 2.借助注释互相交流: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3.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诗意。 4.指名朗读《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读后说说题目的意思。 5.请同学们根据梳理《从军行》的方法小组自制《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的任务单 预设: (1)结合注释,读懂《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的诗意。 ①朗读前两句诗,结合注释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预设: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华山直入云霄。 ②观察黄河、华山的图片,结合图片说说这两句诗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 预设:这两句诗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滚滚黄河东流入海的磅礴气势和华山巍然屹立、高耸入云的雄伟壮丽的特点。 (2)自由读后两句诗,结合注释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预设:金统治地区的原宋朝百姓在金政权的压迫下,眼泪已经流尽。他们盼望南宋朝廷的军队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 6.关注“望”字,引出“失望”“盼望”“绝望”。说说从诗中读出了以上哪个词语的心情,哪里体会到的。 ①让诗人失望的是什么? ②让诗人盼望的是什么? ③让诗人绝望的是什么? 7.课件出示时代背景的相关资料。 此时年过六旬的诗人陆游面对山河破碎、生灵涂炭的景象,怎能不痛哭流泪、痛断肝肠呢? ①“遗民”是什么意思? (被遗弃的人民) ②他们是被谁遗弃的呢?(南宋的昏君和贪官)这些遗民中有哪些人?(老人、妇女、兒童等) ③“胡尘”指的是什么呢? (指金统治地区的风沙,这里借指暴政) ④此时此刻,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什么画面?你仿佛看到金兵在干什么?(师朗诵古诗,生闭上眼睛想象画面)你仿佛看到或听到百姓怎样了? (有的在金兵的追赶下四处逃窜,有的倒在金兵的铁蹄下,到处血流成河) 8.引导:金兵横行,遗民泪尽,国破家亡,生灵涂炭,这是何等的凄凉啊!但是他们绝望了吗?(没有)他们仍然———南望王师又一年”。 他们“望”的是什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