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多文本比较和“印证” 2025年高考语文复习专题★★ 活动一 比较多文本分析异同点 (2024·福建龙岩三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材料一: 荆有善相人者,所言无遗策,闻于国。庄王见而问焉。对曰:“臣非能相人也,能观人之友也。观布衣也,其友皆孝悌纯谨畏令,如此者,其家必日益,身必日荣,此所谓吉人也。观事君者也,其友皆诚信有行好善,如此者,事君日益,官职日进,此所谓吉臣也。观人主也,其朝臣多贤,左右多忠,主有失,皆交争证谏,如此者,国日安,主日尊,天下日服,此所谓吉主也。臣非能相人也,能观人之友也。”庄王善之,于是疾收士,日夜不懈,遂霸天下。故贤主之时见文艺之人也,非特具之而已也,所以就大务也。(节选自《吕氏春秋·贵当》) 材料一: 楚国有个善于给人看相的人,他的判断不曾有失误,名声闻于全国。楚庄王召见并询问他。他回答说:“我不是能给人看相,而是能观察人的朋友。观察平民,如果他的朋友都孝顺老人、尊敬兄长、忠厚恭谨、敬畏王命,这样的人,他家里一定会日益富足,自身一定会日益显荣,这就是所说的吉人。观察侍奉君主的臣子,如果他的朋友都忠诚可靠、品德高尚、乐于行善,这样的臣子,侍奉的君主就会更有进益,他的官职就会日益得到升迁,这就是所说的吉臣。 参考译文 观察君主,如果他的朝臣多是贤能的人,身边的侍从多是忠诚的人,君主有过失,都争相进谏,这样的君主,他的国家就会日益安定,自身就会日益尊贵,天下就会日益敬服,这就是所说的吉主。我不是能给人看相,而是能观察人的朋友啊!”楚庄王认为他说得很好,于是迅速搜罗贤士,日夜不懈,终于称霸天下。所以贤明的君主时常召见擅长各种技艺的人,不只是拥有他们罢了,而是用来成就大业的。 参考译文 材料一: 材料二: 宁戚击牛角而商歌,桓公闻而举之;尧舜相见不违桑阴,文王举太公不以日久。故贤圣之接也,不待久而亲;能者之相见也,不待试而知矣。故士之接也,非必与之临财分货乃知其廉也;非必与之犯难涉危乃知其勇也。举事决断,是以知其勇也;取与有让,是以知其廉也。故见虎之尾,而知其大于狸也;见象之牙,而知其大于牛也;一节见,则百节知矣。由此观之,以所见可以占未发,睹小节固足以知大体矣。 (节选自《说苑·尊贤》) 材料二: 宁戚敲击牛角唱着悲凉低沉的歌,齐桓公听到后任用了他;尧舜在桑树下相会,树荫还没有产生变化就成为知己;周文王任用姜太公也没有经过长时间的考察。所以圣人与贤人的相遇,不用等很久就能够亲近;有才能的人相见,不用等考察就能够了解对方。所以士人的接触,不一定要与他面对财物分配才能了解他的廉洁;不一定要与他身冒危难经历艰险才能了解他的勇敢。办事坚决明断,因此(或“凭这”)知道他是勇敢的;收受给予能谦让,因此(或“凭这”)知道他是廉洁的。所以看见老虎的尾巴,就知道它比狸猫大;看见大象的牙齿,就知道它比牛大;见到一部分,就知道整体了。由此看来,凭见到的能够预测未发生的,见到一小部分本来就足够知道整体了。 参考译文 材料三: 或曰:“吾子论汉末贡举之事,诚得其病也。今必欲戒既往之失,避倾车之路,岂有方乎?士有风姿丰伟,雅望有馀,而怀空抱虚,干植不足,以貌取之,则不必得贤;徐徐先试,则不可仓卒。将如之何?”抱朴子答曰:“知人则哲,上圣所难。今使牧守皆能审良才于未用,保性履之始终,诚未易也。但共遣其私情,竭其聪明,不为利欲动,不为属托屈。所欲举者,必澄思以察之,博访以详之,修其名而考其行,校同异以备虚饰。令亲族称其孝友,邦闾归其信义,尝小仕者,有忠清之效,治事之干,则寸锦足以知巧,刺鼠足以观勇也。” (节选自《抱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