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01286

3.1.3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导学案 (含答案)2024-2025学年冀教版(2024)初中生物学七年级下册

日期:2025-09-29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80次 大小:15380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3.1.3,七年级,生物学,初中,2024,教版
  • cover
3.1.3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学习目标】 1.探究淀粉在口腔内的消化过程。 2.理解食物的消化。 3.理解小肠的结构适合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4.了解营养物质的吸收。 【自主预习】 食物在口腔内的消化 1.探究发生在口腔内的化学消化 (1)实验原理:淀粉遇碘变蓝 (2)实验步骤 试管编号 1号 2号 3号 加入的 物质 馒头渣、2毫升唾液、搅拌 馒头渣、2毫升清水、搅拌 馒头块、2毫升唾液、不搅拌 处理 步骤 将三支试管均放入37 ℃(接近人的体温,酶的活性最强)的温水中5分钟 取出试管,分别滴加2滴碘液并摇匀,观察颜色变化  (3)实验现象:1号试管 ,2、3号试管 。 (4)实验结论:1、2号对照,唾液中的 将淀粉分解;1、3号对照,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对淀粉的消化起作用。 2.食物在消化道内的消化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通过消化道的机械作用,把食物由大块变成小块,与消化液混合,并不断把食物向消化道的下端推送;另一种是由消化腺分泌消化液,消化液中含有 ,其可以将食物中的淀粉等结构复杂、不能被吸收的大分子物质,分解成结构简单、容易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质。 【答案】1.(3)不变蓝 变蓝 (4)唾液淀粉酶 2.消化酶 小文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该实验的变量是唾液 B.37 ℃是唾液淀粉酶发挥消化作用的适宜温度 C.实验说明了唾液可以将淀粉分解为葡萄糖 D.滴加碘液后的实验现象:②不变蓝,①变蓝 【答案】C 食物在胃肠内的消化 1.胃液中有 ,可初步分解食物中的蛋白质。蛋白质的消化是从 开始的。 2.胃内的食糜,分批进入 。胆汁和胰液也通过导管进入小肠。胰液里含有能消化淀粉、麦芽糖、蛋白质、脂质等的多种消化酶。胆汁不含消化酶,但能将 乳化成细小的微滴,从而增加与胰液中脂肪酶的接触面积,加速脂肪的消化。 3.在小肠内,各种结构复杂的营养物质都被分解成结构简单的 物质。淀粉和麦芽糖被分解成 ,蛋白质被分解成 ,脂肪被分解成 等。小肠是主要的消化器官。 【答案】1.胃蛋白酶 胃 2.小肠 脂肪 3.小分子 葡萄糖 氨基酸 脂肪酸 图1表示淀粉在消化道内的逐步分解过程,图2是人体消化系统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 ) A.图1的乙过程发生的主要结构是图2中的⑦ B.淀粉被分解为葡萄糖,参与分解的消化液主要是肠液和胰液 C.脂肪被消化的初始部位是图2中的④,在⑦处最终分解成脂肪酸等 D.⑥分泌的消化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答案】C 营养物质的吸收 1.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褶皱,叫作 。环形皱襞表面有许多绒毛状的突起,叫作 。小肠很 ,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等结构,大大增加了小肠的 。小肠绒毛及其内部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的管壁都只有 上皮细胞,小分子营养物质很容易进入血液,随血液运往全身各处。 2.未被小肠消化吸收的物质到达大肠后,其中一部分水、无机盐和维生素被大肠吸收,剩余的残渣形成粪便,通过 排出体外。消化系统能够将食物消化,并通过吸收将营养物质转运到血液中。 【答案】1.环形皱襞 小肠绒毛 长 表面积 一层 2.肛门 不需要经过消化就可直接被小肠吸收的一组营养物质是 ( ) A.无机盐、淀粉、蛋白质 B.脂肪、维生素、水 C.淀粉、水、脂肪 D.水、无机盐、维生素 【答案】D 【合作探究】 探究发生在口腔内的化学消化 云南小吃远近闻名,烧烤中的凉米线、烧豆腐的出场率是相当的高,不光口感好,用大米作为主要原料制成的米线、用黄豆作为主要原料制成的豆腐也满足了人体最主要的营养来源。某生物兴趣小组欲探究“唾液对米线的消化作用”,按照下表所示的方案进行了实验,请根据表格回答问题: 试管编号 1 2 3 4 米线碎屑 适量碎屑 适量碎屑 适量碎屑 适量碎屑 唾液有无 2 mL唾液 2 mL清水 2 mL唾液 2 mL唾液 是否搅拌 搅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