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01939

4.11.3 运动的形成 单元教学设计+教案+思维导图--【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北师大版(2024)生物七下

日期:2025-04-13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62次 大小:42775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单元,教学设计,4.11.3,整体,生物,2024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生物学科 活动三:学生自学,了解多种类型的骨骼肌配合完成运动、保护等功能。 活动四:评价考核课本第129页思考与练习第1题、第2页和第3题。 活动一:学生自主学习教材,完成挖空知识内容,了解人体的骨骼肌。 活动二:学生参加演示活动:观察牛的腓肠肌,理解每块骨骼肌都包括肌腱和肌腹两部分。 活动二:学生分组参与活动:制作伸肘和屈肘模型,理解骨、关节、骨骼肌三者之间的关系。 活动五:评价考核课本第133页思考与练习第1题、第2题和第3题。 活动三:学生分组进行交流: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理解体育锻炼促进青少年骨骼和骨骼肌的发育。 任务三:运动的形成(1课时) 活动一:学生自主学习教材,完成挖空知识,了解运动的形成过程。 问题:复杂运动中,运动系统与多系统如何高效协同配合实现优异表现? 任务二:人体的骨骼肌(1课时) 问题:骨骼肌从细胞到整体,如何在不同运动中精准发力并维持姿态? 活动五:评价考核课本第126页思考与练习第1题和第2题。 活动四:学生参加演示活动:观察关节的结构,辨认关节的各个组成部分。 活动三:学生分组活动: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知道骨的成分和特性。 活动二:学生分组进行活动:观察哺乳动物的长骨,认识长骨的结构和功能。 活动一:学生自主学习教材,完成挖空知识,知道骨的成分及骨、关节、骨骼、骨骼肌的结构与功能。 问题:从微观到宏观,人体骨骼结构怎样适应支撑、保护和运动功能? 人体的运动 任务一:人体的骨骼(2课时)/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生物学科 第11章 人体的运动 一、单元学习内容 本章属于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 版)七个主题中的第五大主题 “人体生理与健康”,对应现行北师大版(2024)七年级下册教材 “第 11 章 人体的运动” 的内容。在新课标中,属于九个大概念中的第五大概念:概念 5 人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各系统协调统一,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5.4 人体的运动系统由骨骼和肌肉组成,运动不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还需要神经系统等其他系统的调节与配合,运动有利于动物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如图所示: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形成如下概念:能阐述人体运动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说明骨、关节和肌肉在运动中的协作关系;描述骨的结构与成分,解释骨的生长发育过程;举例说明关节的结构特点与其灵活性和牢固性的关系;概述骨骼肌的组成及特性,说明骨骼肌在运动中的协作方式;解释运动是如何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以及其他系统的配合下完成的,阐述运动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意义;举例说出不同运动项目对身体各部位的锻炼作用,以及运动过程中常见的损伤及预防措施;概述动物运动方式的多样性及其与生活环境的适应性,对比人体运动与动物运动的异同点。 学科核心素养呈现形式 1、知识更新:教材注重与时俱进,将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和生物学知识纳入教材,确保学生接触到的是最前沿的知识。 2、强调实践:教材加强了实验和实践环节,鼓励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理解和掌握生物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注重素养:教材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包括科学思维、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态度和价值观等。 4、贴近生活:教材的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生活实例和案例来引导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材编写体例 1、北师大版(2024)共一个单元,有六章构成,所有章节按顺序统一命名,其编排顺序基本与课程标准的编排顺序一致。 2、每章设置“学习目标”,点明本章的核心内容和学习目标; 3、章节设置与课程安排相适应,精心设计学习主题,优化单元、章、节的结构。 4、每节下标题以命题的形式阐述核心概念,重视核心概念的传递。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