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新课导入 1、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中央人民政府公告》 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我们……要有独立精神,要争取主动,没有畏惧,要有信心。如果不是坚决贯彻独立自主的立场,就会成为卫星国,仰帝国主义的鼻息,就会成为从属国。 ———《周恩来传》 ◎1949年10月16日,毛泽东主席在 开国大典上宣读《中华人民共 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 一边倒 3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2 另起炉灶 1 “倒向社会主义一边”,就是联合苏联、联合各人民民主国家,联合各国无产阶级结成国际统一战线。 1949年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一切卖国条约的继续存在。” 在彻底清除旧中国遗留下来的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和残余势力之后,再请客人进来,以免敌人捣乱。 史料链接 新中国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指导下的外交方针: 使新中国不至于 处于孤立无援的地步 新中国执行独立自主 原则的基本保证 巩固了新中国的 独立和主权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2、新中国的外交环境 有利形势:建国后第一年里同苏联等十几个 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都是社会主义国家或第三世界国家 ◎1949年10月16日,苏联首任驻华大使 罗申在北京向毛泽东递交国书 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一个好的 外部环境 相关史事 1949年10月,苏联第一个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与我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为加强中苏两国的友谊,进一步发展两国人民的友好关系,毛泽东率领中国代表团访问苏联。1950年,中苏两国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苏联政府贷款给中国3亿美元。这对促进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打破帝国主义国家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2、新中国的外交环境 不利形势: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外交孤立、实行封锁和禁运 不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合法性,不把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交给中国。 ◎建国初期美国对华军事包围示意图 外交孤立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对中国在经济上实行封锁和禁运,以致中国与外国贸易几乎断绝。 1950—1953年,中美在朝鲜战场展开了军事较量。 经济封锁 军事较量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周恩来总理与印度总理尼赫鲁(左三)举行会谈 ◎外交部档案馆保存的周恩来亲笔 书写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3年底,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首次提出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主要内容 保证 目标 核心、基础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正式确认 1954年底,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与印、缅总理发表联合声明 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 ◎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时在机场受到印度总理尼赫鲁及各界人士的欢迎 ◎周恩来总理访问缅甸时,同缅甸联邦总统巴宇(右二)、总理吴努(右一)亲切交谈 相关史事 1954年6月,周恩来率领中国代表团访问印度,受到印度总理尼赫鲁的热烈欢迎。尼赫鲁看到中国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赢得很高的国际威望,对中国既敬佩,又担心。对此,周恩来有针对性地阐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本思想: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和自主权利是必须得到尊重的。各国人民都应该有选择其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利,不应受到其他国家的干涉。尼赫鲁十分赞同周恩来的看法,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