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题:人音版教材第八册第六单元《摇篮曲》 授课教师: 年级:四年级 课型:唱歌课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能用轻柔、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摇篮曲》,并能在不同情境中调节心情,感受歌曲的平和、安宁、优美的意境。2、能力目标:通过欣赏不同节奏的摇篮曲导入新课,在不断的听赏中对学生提出要求引导,让学生对音乐逐步从感知、发现、参与直至演唱、分析、处理、创设,最后拓展更多有关不同节奏、不同形式的摇篮曲,让学生在本课中不仅学会有感情的演唱,还了解更多有关知识。 3、知识目标:(1)通过歌曲感受6/8拍摇摆的感觉。(2)对于个别乐句出现的音准问题采用旋律线、识谱等方法解决问题。(3)掌握《摇篮曲》的情绪处理,并能用力度记号分析处理;能用轻柔的声音富于情感的歌唱。 教材分析 本课是四年级第七册第六单元,由汪玲、杨存德作曲的《摇篮曲》,这是一首有六个乐句加结尾的一段体歌曲。采用6/8拍,F宫调式。这首歌曲调优美流畅,婉转动听,六拍子的节奏更增强了轻松摇摆的感觉,在轻柔而稍慢的歌声中,生动地描绘出一幅轻轻摇动摇篮,哄宝宝入睡的幽静画面,给人一种平静舒缓的心情。 教学重点:1、能用轻柔、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2、通过歌曲表现6/8拍轻松摇摆的感觉并了解节奏强弱规律。教学难点:1、唱准、解决歌曲中出现问题的乐句。2、通过对歌曲结束句力度处理,能用力度记号分析处理表现整首歌曲。 学情分析 根据四年级学生声音处理不太好,但情感展现欲望还较强的特点,我在教学中采用:感受歌曲入--听赏音乐导入;体验歌曲--体验掌握、体验节奏韵律并聆听感受音乐;表现歌曲--声音情感处理;课后延伸--拓展更多有关不同节奏、不同形式的歌曲,运用“引———听——————拓”的课堂教学模式,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声音表现为主线,情感展现为目的”的教学原则,发展学生全方面的能力。 教学流程 教师主体活动(自变量) 学生主体活动(因变量) 达标意图 常规训练 师生问好 学生与老师合作演唱《师生问好》 师生问好,建立情感。 感受音乐 音乐导 入 1、师导入:今天肖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感受聆听美妙的音乐,让我们一起走进音乐厅吧!(出示课件:音乐厅画面)听赏两首乐曲,感受节拍,想想分别是几拍子的?(出示课件两首音乐配图片)2、感受速度,对比介绍6/8拍和3/4拍。(出示课件6/8拍) 学生对比欣赏乐曲感受不同节奏。第一首:(德)勃拉姆斯第二首:(中)汪玲学生听音乐谈谈感受。学生体验并了解6拍子。 让学生感受3拍子与6拍子的异同。感受节拍。 体验音乐 新歌教学 一、聆听感受歌曲:1、初听:听音乐(带歌词)(出示课件音乐配图片)引导学生猜歌名。出示课题:摇篮曲2、复听:听琴声(1遍)教师提示:可以一边摇6下。加强6拍子节拍特点。3、再听:听琴声(1遍)教师用琴声引导学生了解并听出歌曲乐句。4、哼唱:听琴声(1遍)(出示课件乐句及字母音lu)教师用琴声引导学生看大歌谱试着用“lu”哼唱。5、发现问题:教师对个别乐句的音准提出质疑,并用旋律线以及识谱的方法解决问题。 (出示课件第四、六难点乐句及唱名)6、哼唱练声:听琴声教师升高半度再一次带学生哼唱。强调声音立起来,要通透。二、学唱歌曲:(一)教师范唱:要求学生边听边用小鸟飞的手势做出老师演唱声音的力度变化。(二)分析歌曲:引导学生小声跟唱。做出评价,解决问题:1、教师强调歌曲6乐句。(出示课件大歌谱)2、简单分析6乐句异同3、师生再次合作把六个乐句完整接龙演唱。4、介绍结束句并处理。速度:渐慢 力度:渐弱(出示课件结束句)出示卡片:力度记号1 学生说出课题。学生带着摇摆的动作感受节拍。学生了解乐句并用手势指出乐句个数。学生跟琴声轻声哼唱旋律。学生跟着教师用旋律线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