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08452

统编版六年级上册1.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表格式)

日期:2025-04-20 科目:政治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76次 大小:2362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统编,六年级,上册,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一,课时
  • cover
教学设计 教学课题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 学科 小学道德与法治 年级 6年级 时长 1课时 教学背景分析 本课是六年级法治专册上册第一单元“我们的守护者”的第一课,本课内容由三部分组成:法律是什么、法律与生活、法律作用大。“法律是什么”这一部分主要是了解法律的内涵,了解法律与纪律、 道德等社会规范的关系,“法律与生活”部分引导学生了解与生活关系密切的民法、刑法、行政法,知道法律调整和规范不同领域的社会关系,保障着社会生活的有序进行。“法律作用大”这一部分了解法律对人的行为的指引作用,认识法律公平正义的内涵。 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为本课的第一部分“法律是什么”,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了解法律的内涵,知道法律与纪律、道德等社会规范的关系。作为本册教材开篇之课,努力利用好一切教学资源,通过生动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形象感知生活中的法律,对法律的权威、强制力有一定了解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法治观念和法治意识,自觉遵守法律与道德。 2、能力目标:能够正确认识法律的保护和规范作用,能够遵守法律和道德。 3、知识目标:了解法律是什么,对法律的概念和法律后果有正确的认识,学会区别道德和法律,懂得道德与法律缺一不可,我们既要遵守法律,也要遵守道德。 教学方式与策略 采取“明理践行”的策略: 针对法律与生活的关系,在教学上,选取与学生生活联系比较密切的案例,把“法律生活化、具体化”。 针对法律与纪律、道德的关系,采用辩论与对比的方式,让学生明白法律的强制性与严肃性。 教学活动设计 活动内容 活动意图 时间分配 导入新课: 我们常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无规矩不成方圆。”那么国法指的是什么呢?它和家规、规矩又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呢? 用学生熟悉的常用语导入, 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又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对本节课学习目标有所了解。 5分钟 环节一 法律与生活 1.出示图片: 图一:学生乘坐大巴去秋游 图二:爸爸妈妈带孩子到医院看病 2.思考:这些事情都和法律有关吗?可能跟哪些法律有关呢? 3.这些事情都要受法律的约束,也会受法律的保护。那么,法律究竟是什么呢? 4.法律大家谈:为什么说法律就在我们身边?请根据你的理解,谈谈你对法律的认识。 5.小结:法律就在我们身边,既保护我们的权利,又规定了我们要履行的义务。 谈谈自己对法律的理解,对法律有初步的概念上的认识。 5分钟 环节二 权利与义务 1.出示材料问题: 材料一 周媚娟未满12周岁,因为家贫,父母让她辍学卖花。依据法律规定,周媚娟的父母侵犯了她的什么权利? 材料二 在创建文明城市过程中,小华的妈妈作为文明劝导员,经常发现一些老年人不注意红绿灯,横穿马路。依据法律规定,这些老年人没有履行哪些义务? 2. 说一说: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有哪些权利和义务呢? 3.小结: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依法履行自己的义务。 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切入点,引起学生的兴趣,并便于学生从具体生活中进行思考和感悟。 15分钟 环节三 法律与纪律、道德 1.分享与探究:判断下列情景属于道德、法律还是纪律?违反的后果是什么? (1)小伙子,能给老人让个座位吗? (2)无故迟到、旷课,是违法校规的。 (3)无证驾驶、后悔呀! 2.真知灼见:你认为违反法律的后果和违反学校纪律的后果是一样的吗?法律和道德、纪律有什么不同呢? 3.播放视频:《广场舞扰民》,结合视频说说违反法律的后果。 4.比一比:法律、道德与纪律的区别。 (小提示:纪律、道德与法律规范着我们的行为。与纪律、道德不同,法律由国家制定和颁布,具有强制力和权威性。) 5.小拓展:某些道德要求也是法律要求(孝敬老年人)。 6.总结:道德与法律如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