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08511

第九单元《鸡兔同笼》教学设计(表格式)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

日期:2025-04-19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54次 大小:10547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第九,单元,鸡兔同笼,教学设计,格式,人教
  • cover
教学设计 课题: 鸡兔同笼 教学内容分析 教科书首先通过富有情趣的古代课堂,生动地引出《孙子算经》中记载的“鸡兔同笼”问题,并通过老师的提问激发学生解答我国古代数学问题的兴趣,让学生可以自然进入本单元的学习。本单元尽管只有一个例题,但在编排上仍能让学生在经历、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悟解决问题的策略及方法的多样性。 教学目标 1.了解“鸡兔同笼”问题的结构特点,会运用列表法、假设法解决问题,初步形成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性策略。2.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逻辑推理能力,体会解题策略的多样化,渗透化繁为简的思想。3.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习者特征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经进入第二学段的学习,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都较强,同时动手操作能力、自主探究能力都有所提高,但运用能力还不够,抽象概括能力不强,思维方式还处在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过程中。因此用列表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对于他们来说并不难,但是对于“假设法”的理解掌握还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运用假设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讲授法、探究法 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会运用列表法、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教学难点: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历史激趣,揭示课题师:今天我想给同学们介绍一部大约1500年前的我国古代数学名著《孙子算经》,里面记载着许多有趣的数学名题,你们想了解吗?(出示情境图)师:哪位同学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这道数学题?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鸡兔同笼”问题。(板书课题:鸡兔同笼)师:你们能从题中得到哪些数学信息?师:联系生活常识,题中还隐藏了什么已知条件?师:已知条件都找到了,大家想一想,算一算,鸡和兔各有多少只?学生尝试解答。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1.感受化繁为简的必要性。师:解答出来了吗?师:很多同学不知道怎么解答,也猜不出来。那么在什么情况下容易猜出答案呢?师:是啊,数字大了就很难猜出来,那我们把数字改小些试试看。2.探究解法。(1)出示教科书P104例1。师:从题目中你们能获取哪些数学信息?要求鸡和兔各有几只,咱们不妨猜一猜,好吗?(2)探究列表法。师:可能的情况有很多种,怎样才能知道哪一种符合题意呢?①教师引导学生得出:鸡和兔一共有8只,再看鸡的脚和兔的脚加起来是否等于26只脚。②师:鸡和兔一共有8只,有很多种情况,我们可以用表格一一列举出来。(出示)③展示交流。④小结:同学们真不错!像这样利用表格按顺序列出所有的情况,进而找到问题答案的方法叫做列表法。这是在我们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非常好的一种方法。(板书:列表法)(3)探究假设法。①师:我们刚才用列表法解决了这个问题,但数据变大后,列举出的情况太多了,你还有其他的解题方法吗?(提示:把鸡或兔的只数假设成0只,计算起来会更简单。)②师:如果从最特殊的情况出发,假设笼子里全是鸡,那么一共有多少只脚?提示学生画图表示。师:为什么会多出10只脚呢?引导学生发现:每只鸡再加2只脚变成兔,10只脚需要把5只鸡变成5只兔。最后剩下的3只就是鸡。(教师动态演示)③出示学习单,同桌合作完成第2题。师:刚才边画图边思考的过程能否用算式表示出来呢?两人一小组讨论完成下面的题目。(出示)学生讨论,教师巡视并给予相应指导。(4)假设法的简单应用。师:我们刚才用假设全是鸡的方法求得了答案,那么能否假设全是兔来解决呢?(5)教师小结。师:刚才通过假设笼子里都是鸡或者都是兔的情况,发现规律,得出答案,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叫做假设法。这也是解答“鸡兔同笼”问题的一种基本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