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配套小学人教版 第四单元 100以内的口算加、减法 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进位)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00以内的口算加、减法”的内容,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基础上教学的。教材提供的情境由学生身边的生活实例引出计算问题,并呈现了两种计算方法。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建构,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交流各自的算法,通过摆小棒、口算过程算式图、拨计数器相结合等动手、动口的学习活动,亲身经历探索算法的过程,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理解“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的计算规则,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目标: 1.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算理,掌握算法,并能正确运算。 2.经历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运算过程,了解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有不同的计算方法。 3.感受到不同的计算内容、不同的计算方法之间有联系的。 教学重点: 通过摆小棒的方法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运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的算理。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复习导入 复习引入。 (1)课件出示,指名口算。 (2)师提问: 24+5你是怎么算的? (3)小结: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时,先把个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相加,再加十位。 生:6加7等于13; 8加2等于10; 9加6等于15; 30加16等于46; 40加12等于52; 24加5等于29。 生:先算4加5等于9,再算20加9等于29。 简单地说一说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复习相同数位的数才能直接相加的运算规则。 环节二 探究新知 1.提问。 (1)课件出示:你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2)师提问:数学问题是什么? (3)师追问:谁能列出解决这个问题的算式? 2.探索算法。 (1)师:28加5等于多少?想一想,算一算,用上学具把你的算法说给同桌听一听。 教师做好巡视工作,充分了解学生的各种算法。 (2)师:谁来介绍一下你的算法? (3)师追问:为什么把8根小棒和5根小棒先合在一起?为什么又要捆起来? 小结:先把个位上的数和一位数相加,再把加得的得数和整十数相加,先算8+5=13,再算20+13=33。 (4)师:谁还有不同的方法? (5)师:为什么要把8根和2根合在一起? 小结:先把两位数凑成整十数,再加余下的数,先算28+2=30,再算30+3=33。 生:箱子里有28瓶水,箱子外面有5瓶水。 生:一共有多少瓶? 生:28+5=? 学生先想算法,再结合摆学具把算法说给同桌听。 生:我先摆出28根和5根小棒,然后把8根和5根合在一起是13根,把13根中的10根捆成一捆,合在一起就是33根。 生:因为8根表示8个一,5根表示5个一,8个一和5个一合在一起是13个一。13个一里面有10个一,10个一可以捆成一捆,变成1个十。 生:我先摆出28根和5根小棒,然后把8根和2根合在一起是10根,再把10根捆成一捆,合在一起也是33根。 生:因为8根和2根合在一起就是10个一根,10个一就是1个十。 培养学生自己寻找隐藏的数学信息的能力。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建构,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交流各自的算法,通过摆小棒、拨计数器的过程,亲身探索和理解算法的过程,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真正理解“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的计算规则,并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3.对比揭题。 (1)师:这节课学习的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以前学习的两位数加一位数有什么不同? (3)思考: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生1:以前学习的24+5,个位相加不满十。 生2:今天学习的28+5,个位相加满十了。 生:个位相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