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章第2节 物态变化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 冰棍是人们喜爱的一种冷饮,有关物态变化过程和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冰棍制作的最后一个步骤是凝华过程 B.从冰箱拿出的冰棍包装袋上“白粉”的形成是凝固过程 C.打开包装袋,冰棍周围出现的“白气”是汽化现象 D.吃冰棍解热是因为熔化过程吸热 2.(2024七下·宁海期中)甲乙两图分别是根据探究冰的熔化和水的沸腾实验数据绘制的图像,根据图像信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图甲:冰在BC段处于液态 B.图甲:冰熔化的时间为10min C.图乙:此时水的沸点为98℃ D.图乙:t=4min时,水停止吸热 3.(2024七下·宁海期中)下图是某同学研究水沸腾实验的过程,若将图丙的水继续加热2分钟,则水温将是( ) A.96℃ B.98℃ C.99℃ D.100℃ 4.(2023七下·海曙期末)二氧化碳气体被压缩、降温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白色的、像雪一样的固体,俗称干冰。干冰被抛到空中,会迅速变为气体,促使其周围水蒸气凝结成水滴或小冰晶,实现人工降雨。下列关于上述描述中包含的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气体变成干冰,是凝华 B.水蒸气凝结成小冰晶,是凝固 C.干冰变成二氧化碳气体,放出热量 D.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吸收热量 5.(2024七下·余姚月考)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传统民间艺人会制作一种“糖画”,先把糖加热到流体状态,用它画成各种小动物图案。在下列各图中,能正确描述这一过程中糖的温度变化的是( ) A. B. C. D. 6.(2024七下·宁波期中)如图所示,是一定质量的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 ) A.该物质是非晶体 B.该物质的熔点是50℃ C.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热且温度升高 D.该物质在第15分钟中,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7.(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南苑中学2024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科学独立作业检测(一)(第1章和第3章))哈尔滨火爆全国,很多游客在寒冬户外体验了“泼水成冰”的奇观,如图所示。“泼水成冰”的原理是水蒸气在极低的温度下直接变为小冰晶。对此现象表述正确的是( ) A.空中看到的是白色雾状水蒸气 B.该过程主要的物态变化是凝固 C.泼水成冰时用热水效果会更好 D.气温高于0℃也会出现该现象 8.(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南苑中学2024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科学独立作业检测(一)(第1章和第3章))物理教材中有许多有趣的演示实验。下列演示实验中,涉及物态变化放热的是( )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9.(2023七下·北仑期中)如图为某晶体的状态变化过程,甲、乙、丙对应固、液、气三种状态。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甲→乙的过程需要放热 B.BC段对应的状态是固液共存态 C.DE段对应的温度为该晶体的熔点 D.白雾形成对应的状态变化过程是乙→丙 10.(2024七下·奉化期末)如图所示的甜品,在下面盛有水的盘中加了干冰,甜品碗的周围冒着大量的“白气”,拿起碗,看到下面盘中的水在“沸腾”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白气”是干冰升华成的二氧化碳气体 B.“白气”是盛水盘中的水汽化形成的 C.盘里的水“沸腾”是因为干冰升华使盘中的水吸热后沸腾 D.盘里的水“沸腾”是因为干冰升华成二氧化碳气体从水中冒出 11.(2024七下·海曙期末)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冬天,北方房屋窗户玻璃的外表面易结冰花,是凝华现象 B.夏天,驾驶汽车时常开冷空调,挡风玻璃内表面易起雾,是液化现象 C.舞台造雾常用干冰,雾的形成是干冰升华后,空气温度急剧下降,二氧化碳液化而形成的 D.烧开水看到的白汽是水蒸气液化后形成的 12.(2024七下·宁波月考)如图,能正确描述铁路铁轨的铸造过程中温度变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