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单元综合练习 一、选择题 1 明朝朝廷重要文书由内阁拟定批答文字,送请皇帝批准。皇帝可将章奏“留中”(不作处理)“改票”(加以删改)或“中旨”(从宫中直接传旨)。该现象反映的本质是 ( ) A.君主专制的强化 B.内阁性质的改变 C.权力重心的转移 D.明朝政治的黑暗 2张平同学从网上下载了张骞、玄奘、郑和三人的相关资料进行专题学习。下列选项可作为该专题题目的是 ( ) A.顽强抗争的民族英雄 B.开拓疆域的封建帝王 C.作出贡献的交流使者 D.辅佐帝王的有功之臣 3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顾炎武认为:“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此观点重在说明八股取士的 ( ) A.原因 B.形式 C.目的 D.危害 4 李自成在率军起义过程中,提出“均田免粮”的口号。攻占北京后,又以“贵贱均田”及“五年不征”相号召。在河南等地到处传播“不当差,不纳粮”的歌谣。这说明,明朝末年 ( ) A.思想控制措施多样 B.法律严苛与实行暴政 C.特务机构无孔不入 D.地权集中与赋税繁重 5 几乎所有的民族都希望统一,都争取统一。历史上做过这种努力的除了汉族,还有匈奴、突厥、鲜卑(北魏王朝)、氐(前秦王朝)、契丹(辽朝)、蒙古(元朝)和女真(金朝与清朝)等。这旨在说明 ( ) A.统一的中国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B.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是历史必然 C.中华各民族日益密切交往、团结统一 D.中华各民族间和平交往始终是主流 6 下图是雍正皇帝册封第七世达赖喇嘛格桑嘉措的印信,它可以见证 ( ) A.元朝设宣政院管辖西藏 B.明朝巩固东南海防 C.清朝巩固西北边疆 D.清朝加强对西藏的管辖 7 下面的中国古代大事年表体现的主题是 ( ) 时间 事件 元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年) 在澎湖设置巡检司,加强对台湾的管理 明世宗嘉靖四十年(1561年) 戚继光在台州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 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A.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B.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C.反侵略的斗争与追求民主的过程 D.边疆地区民族关系的缓和与发展 8下面是清朝前期人均耕地面积变化情况简表。据此推断,发生表中变化的原因是 ( ) 时间 人均耕地面积/亩 康熙二十年(1681年) 27.92 乾隆十八年(1753年) 6.89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 3.56 A.北方人口南迁 B.耕地面积大量减少 C.政府严禁垦荒 D.人口数量快速增长 9 嘉庆十四年(1809年),平阳县因遭风暴而“秋收大款”,当地官府为救荒算了一笔账:“升米之价,可易薯丝四斤,是一人之食,活四人也”。于是,官府赶快从宁波、台州等地海运番薯到平阳,接济百姓,使该县度过了荒年。这说明 ( ) A.政治腐败导致民生困难 B.清朝自然灾害频发 C.政府承担救助职责 D.粮食危机完全解除 二、非选择题 10明清时期,对外政策由开放转为闭关自守。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一 (1)请写出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的地区。 和 。 材料二 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 ———马克思 (2)材料二反映了清朝前期实行怎样的外交政策 (3)马克思为什么说“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 清政府实行这一政策导致了什么后果 11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段时期,看似盛世繁华的背后,却隐藏着巨大危机。李老师以“盛世·危机”为主题,设计了下面的学习任务单,请你参与完成。 任务一 【阅读文献———感悟明清盛世】 清朝对原明朝州县治理下的地区,沿用明朝旧有治理体制,实行直省统治。对广大北部和西部边疆地区,实行不同于直省的理藩体制进行管理。 ———摘编自刘正寅《中国历史上华夏认同的演进与升华》 (1)请你根据材料并结合史实,指出清朝前期为巩固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而采取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 任务二 【解读图片———分析危机成因】 泉州市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