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15221

【新课标新理念】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 民族大团结(同步课件+视频))

日期:2025-04-27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41次 大小:13065751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12课,视频,课件,同步,大团结,民族
    (课件网) 人教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同步教学课件 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共同繁荣发展 Step 01 Step 02 Step 03 1.立足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通过了解我国历代的民族关系及政策,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的重要意义。 2.立足唯物史观和历史解释,知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3.立足史料证实,了解我国为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而采取的措施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事实,培养民族团结的家国情怀。 2022年课程标准: 了解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与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史实,认识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内涵及意义。 课程导入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涵义 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设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依法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 ———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前提: 国家统一领导 实行地区: 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 内容 建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地位 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含义: 2.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背景 ①中国自古以来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之间交流频繁,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历史特点) 土尔扈特部回归 ②我国各民族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各民族都有不一样的传统文化、风俗习惯。(现实情况)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汉族人口为128631万人,占91.11%;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2547万人,占8.89%。与2010年相比,汉族人口增长4.93%,各少数民族人口增长10.26%,少数民族人口比重上升0.40个百分点。民族人口稳步增长,充分体现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各民族全面发展进步的面貌。 2.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背景 3.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的过程 ①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 ②1954年,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载入宪法。 ③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 自治区主席、自治州州长、自治县县长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的组成人员以及政府所属工作机构中,要尽量配备少数民族的干部,对基本符合条件的少数民族干部要优先配备……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955年10月1日 内蒙古自治区 1947年5月1日 宁夏回族自治区 1958年10月25日 广西壮族自治区1958年3月5日 西藏自治区 1965年9月9日 1)少数民族自治地方分为三个层次 自治区 自治州 自治县 2)目前,全国已经建立了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70%以上的少数民族人口生活在自治地方 。 4.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施的概况 少数民族知识集锦 1.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 壮族,全国共有 1617.88万人 内蒙古自治区 知识 速览 云南省,共有25个少数民族 2.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 3.建立最早的民族自治区: 4.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 珞巴族共有2312人 5.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 ①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从制度和政策层面保障了少数民族公民享有平等自由权利以及经济、社会、文化权利。 ②维护了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民族地区发展。 ③为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奠定了基础。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从制度和政策层面保障了少数民族公民享有平等自由权利以及经济、社会、文化权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