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16653

第三章 第四节 细胞呼吸为细胞生活提供能量(课件 学案 练习,共6份)浙科版(2019)必修1 分子与细胞

日期:2025-05-03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27次 大小:546007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细胞,第三章,分子,必修,2019,科版
    第四节 细胞呼吸为细胞生活提供能量 第1课时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及需氧呼吸 [学习目标] 1.概述需氧呼吸概念及反应过程。2.活动:设计并实施实验方案,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一、细胞呼吸与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1.细胞呼吸 (1)概念:指在_____进行的将_____等有机物分解成_____或者_____有机物,并且释放出_____的过程。 (2)本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3)分类:根据细胞呼吸过程中是否有氧参与,我们把细胞呼吸分为_____和_____。_____是细胞呼吸的主要方式。 2.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1)实验原理: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在有氧环境与无氧环境中都能生活。不同的氧环境中,酵母菌的_____是不同的,呼吸所产生的_____不同,产生的_____也有差异。 (2)实验流程: 判断正误 (1)细胞呼吸是细胞吸收O2、释放CO2的一种气体交换过程(  ) (2)当溶液中溶有CO2时,溴麝香草酚蓝溶液由黄色变成绿色再变成蓝色(  ) (3)如果产生的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酵母菌进行需氧呼吸(  ) (4)在碱性条件下,若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遇酒精变为灰绿色,则酵母菌进行厌氧呼吸(  ) (5)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实验中,NaOH溶液和澄清石灰水的作用都是吸收CO2(  ) 任务一: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1.自变量及其控制 (1)甲组是控制_____条件装置:锥形瓶中的10% NaOH溶液的作用是_____。 (2)乙组是控制_____条件装置:在B瓶酵母菌培养液表面滴加一薄层_____,其可以覆盖溶液形成油脂层以创造_____环境。 2.实验的因变量是什么?如何检测因变量?请完善表格。 因变量 检测方法 预测结果 _____产生量的多少 _____变浑浊的程度 甲组装置:浑浊度_____乙组装置:浑浊度_____ 溴麝香草酚蓝溶液_____的时间长短 甲组装置:变化所需时间_____; 乙组装置:变化所需时间_____ 是否有_____产生 在酸性条件下,_____溶液可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使溶液变成_____。可观察_____是否变化来确定 甲组装置:溶液呈_____色; 乙组装置:溶液呈_____色 结论:(1)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进行细胞呼吸。 (2)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进行需氧呼吸,产生_____量CO2 。 (3)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进行厌氧呼吸,产生_____和_____量CO2。 3.实验中无关变量有哪些?如何控制无关变量? 1.(2023·绍兴高一期末)下列有关“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油可以覆盖溶液形成油脂层以创造无氧环境 B.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溶液检测CO2产生情况 C.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作为酒精的检测试剂 D.两组装置中酵母菌含量不等对结果无影响 2.(2024·衢州高一期末)某同学设置如图所示实验装置用于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瓶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再连接乙瓶 B.选择酵母菌为实验材料的原因是其为兼性厌氧型细菌 C.反应结束后取甲瓶中样液加入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溶液由橙色变成黄色 D.向甲瓶中持续通入无菌空气可用来探究酵母菌是否存在需氧呼吸 二、需氧呼吸 1.条件:必须有_____参加,氧气把糖分子氧化成_____。 2.反应场所:细胞溶胶和_____。 3.反应过程 项目 第一阶段(糖酵解)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场所 _____ _____ _____ 物质变化 1个葡萄糖分子→2个_____和少量_____ 丙酮酸被彻底氧化分解形成_____,产生_____ 前两个阶段产生的_____与氧结合生成水 能量变化 释放出少量能量,形成_____ATP 释放出少量能量,形成_____ATP 释放出大量能量,形成_____ATP 需氧呼吸总反应式 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 判断正误 (1)线粒体能直接将葡萄糖分子氧化分解成CO2和H2O(  ) (2)需氧呼吸过程中每个阶段都有ATP的合成(  ) (3)需氧呼吸的三个阶段均能产生和消耗[H](  ) (4)没有线粒体的细胞一定不能进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