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学年三月份阶段性学情诊断 生物学 一、选择题(共20分,每小题1分) 1、 在显微镜下看到一个"b"字,则载玻片上实际写的是( ) A. p B. d C. b D. q 2、显微镜是我们观察奇妙微观世界不可缺少的工具。下图是实验室常用的显微镜以及显微镜视野中的蚕豆叶表皮细胞。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此显微镜的最大放大倍数是50倍 B.制作该临时装片时需要滴加生理盐水 C.若视野中看到的物像不清晰,可以调节② D.欲将气孔移至视野中央,应向右上方移动装片 3、某兴趣小组在探究“光对蚯蚓分布的影响”时使用了10条蚯蚓,并设计了如下图所示有缺陷的实验装置,小萱同学对该实验设计提出了下列修正意见,其中正确的是( ) A.将纸盒的底部全都铺上细湿土 B.将纸盒放在-2℃的冰箱冷冻室内 C.纸盒上面全都用玻璃板 D.10条蚯蚓太多,改成2条 4、为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小刚同学准备了40粒小麦种子作为探究对象,并平均分成4组,然后按下表进行操作。关于本实验分析正确的是( ) 瓶号 1 2 3 4 处理方式 不放水25℃的环境 放少量水25℃的环境 放少量水5℃的环境 放过量水25℃的环境 实验结果 不萌发 萌发 不萌发 不萌发 A.本实验有四组对照实验 B.1号瓶和3号瓶是一组对照实验 C.2号瓶和3号瓶的变量是温度 D.2号瓶和4号瓶的变量是水 5、某小组在做“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时,尝试在天竺葵叶片上作出狼剪影(如下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实验前将天竺葵置于黑暗处一昼夜 B.用黑色剪影纸将叶片双面遮光置于光下 C. 用酒精隔水加热使叶片脱色 D. 漂洗后滴加碘液,遮光处变蓝 6、下图为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操作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试管①加人2毫升唾液 B.试管②模拟口腔的消化过程 C.实验中设置37℃是模拟口腔的温度 D.保温10分钟有利于馒头中淀粉的消化 7、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A. 组织 B.细胞 C. 种 D. 卵 8、为探究草履虫能否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某同学在载玻片的a、b、c三处各滴两滴草履虫培养液,将其连通,并在a处边缘放一粒食盐,于c处边缘滴一滴肉汁,一段时间后,实验结果如右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草履虫在b、c 之间的运动方向是b→c B. a处草履虫最少,说明食盐是有害刺激 C.草履虫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该实验说明草履虫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9、右图是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立体结构模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④可以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 B.③是遗传信息库 C.②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D.⑥对细胞起保护和支持作用 10、克隆猴“中中”的诞生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克隆猴“中中”的长相与受体猴的长相更一致 B. “中中”的皮肤中含有具保护功能的保护组织 C. “中中”的成功说明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 D.重组细胞经图①后其中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11、下列关于动、植物细胞分裂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动、植物细胞分裂时都是细胞核先分裂、细胞质后分裂 B.植物体内所有细胞均能进行图乙所示的细胞分裂 C.图甲、图乙依次表示的是植物、动物细胞分裂 D.分裂形成的新细胞所含的染色体数目与原细胞相同 12、 “藕断丝连”是常见的现象,这里的“丝”来自植物体的( ) A.保护组织 B.营养组织 C.分生组织 D.输导组织 13、你喜欢吃烤红薯吗 虽然它看起来焦糊糊的,周身满是草灰,但嗅一嗅,香喷喷的气味扑面而来,让人“口水直流三千尺”。我们吃的红薯属于植物的( ) A.茎 B.根 C.叶 D.果实 14、下列哪种现象能反映出水对生物的生活有重要影响( ) A.万物生长靠太阳 B.雨露滋润禾苗壮 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D.春江水暖鸭先知 15、下列两种生物之间不是共生关系的是( ) A.根瘤菌和豆科植物 B.人和肠道中能合成维生素 K 的某些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