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18915

2025届高考写作指导:二元思辨类作文写法 课件(共41张PPT)

日期:2025-04-24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4次 大小:601191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25届,高考,写作,指导,二元,思辨
  • cover
(课件网) @斜阳外 【作文训练】写好二元思辨作文,提升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斜阳外 一、高中作文思维现状 二、认识二元思辨作文 三、通过专题,进一步强化思辨意识 @斜阳外 一、高中作文思维现状 《挫折成就未来》:我上次考试没考好,心情特别低落。看着那满是红叉的试卷,我感觉自己就像一只迷失在黑暗中的小鸟,找不到方向。回到家,父母没有批评我,而是鼓励我要振作起来。于是,我开始努力学习,每天都做很多练习题,还向老师和同学请教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在下一次考试中取得了进步。所以,我明白了挫折并不可怕,只要我们勇敢地面对它,就一定能战胜它,走向成功。 问题1:立意浅显,缺乏深度 分析: 以自己考试失利又通过努力取得进步的经历来阐述挫折能让人成长的观点,立意较为浅显。它仅仅停留在个人学习成绩这一具体事件上,没有深入探讨挫折在更广泛层面上对个人成长的意义,比如挫折如何塑造人的性格、培养人的坚韧品质,也没有从社会、历史等角度去思考挫折对群体、国家发展的推动作用。 《手机对生活的影响》 手机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 举例1 然而,手机也有很多坏处。 举例2 但是,手机在工作中也有很大的作用。 举例3 不过,手机也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疏远了。 举例4 所以,我们要正确看待手机,既要利用它的好处,又要避免它的坏处。 问题2:逻辑混乱,条理不清 分析: 1、论述角度混乱:文章在论述手机的影响时,一会儿说便利,一会儿说坏处,然后又回到便利,再接着说坏处,论述角度频繁切换,没有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 2、总结缺乏针对性:结尾虽然提出要正确看待手机,但没有针对前文所列举的各种影响提出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措施,总结显得空洞,与前文的论述逻辑联系不紧密。 问题3:内容空洞,缺乏实质 作文只是堆砌一些华丽的辞藻和空洞的口号,缺乏具体的事例和细节描写来支撑观点。例如在写“爱国”主题时,通篇都是“我们要热爱祖国”“祖国是伟大的”等空洞的表述,没有列举具体的爱国行为或事迹,如科学家为国家科研事业奉献、普通人在平凡岗位上为国家建设出力等,使得文章显得苍白无力。 1、线性思维 思考问题单一,缺乏多角度拓展。例如在写“挫折”时,只从自身经历角度展开,未考虑挫折对他人或社会的影响。 2、定式思维 受固有模式影响,缺乏创新。在写“成功”时,总是围绕努力、坚持等常见因素,缺乏新颖观点。 3、浅表思维 只看事物表面,不探究深层意义。在写“文化”时,仅描述文化现象,未深入分析其内涵和价值,难以挖掘事物的本质。 高中作文思维误区 《中国高考报告》蓝皮书指出:高考命题“突出了理性思辨能力的考查”,师生要“将提高思辨能力作为作文训练的重点”。 语文教材主编温儒敏说:“高考作文应该拥有更多的思辨性,而不是堆砌名人名言、用典。” 作文思维提升能带动阅读理解,如阅读议论文时,能快速抓住论点论据,提升理解率。 促进文言文学习,通过思维训练,对文言文句式、含义理解更透彻,提高文言文得分率。 思维提升使文章结构更清晰,论证过程更严谨,提升论证有效性。 提升思维的重要性 1.符合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2.助力语文素养全面发展 3.优化文章结构与逻辑 判断文章到底需不需要体现思辨 面对形式多样的作文材料,写作面临的第一道关卡其实就是———这篇文章到底需不需要体现思辨 如何从材料中准确抓住其思辨性特征 思辨类材料主要呈现两大特征: 1)出现了两个以上关键词,并且形成了二元或多元关系。矛盾对立关系,如2021年新高考I卷“强与弱”,北京卷“生不逢时与生逢其时”,浙江卷“得与失”;并列关系、因果关系等。 2)出现两种以上观点或评价,需要考生做出抉择的。比如2019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