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俗话说,技多不压身 所以各位靓崽——— 但表达技巧的知识点多到你想挂东南枝 年份 卷别 题干 角度 命题特点 2024 新Ⅰ 诗中以对比的方式,对泉声进行了生动的描写,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赏析。(6分) 修辞手法 ①考法相对灵活,与诗歌的情、景、人等综合考查,不聚焦于某一技巧。 ②涉及技巧主要是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描写手法与结构技巧,而且重在赏析其效果。 2023 全甲 词的结尾两句被后代评论家称赞为“绝妙”,请简要分析其妙处。(6分) 技巧 全乙 这首词是如何表现词人闲适心情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表达方式 2022 新Ⅱ 本诗是如何表现离愁别绪的?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 表达方式 2019 全Ⅱ 诗歌的颈联描写了两个具体场景,与其他各联直抒胸臆的写法不同,这样写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6分) 技巧作用 2017 全Ⅰ 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6分) 技巧 2016 全甲 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诗人作了哪些铺垫?请简要分析。(6分) 结构技巧 古诗表达技巧考情 表达技巧 修辞手法 表达方式 表现手法 技巧构思 多侧重句子渲染 多侧重整体渲染 描写/抒情/叙述/议论/说明 多侧重篇章结构 古诗表达技巧考查角度 1.修辞手法 2.表达方式 3.表现手法 4.技巧构思 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重现、叠字、互文、设问、反问、双关、顶真/顶针/联珠、通感、用典(事典、语典)、对比、映衬/衬托、回环/回文、呼告、列锦、反语 描写(人物/环境/场面/细节):渲染、工笔、白描、细节、动作、心理、外貌、动静、虚实、点面、正侧、时空顺序、多角度 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托物、借古、因事/用典) 叙述(顺序、倒叙、插叙)、议论(夹叙夹议/寓理于情)、说明 开门见山、承上启下、层层深入、重章叠句、前后照应、画龙点睛、卒章显志、以景结情、伏笔铺垫、抑扬结合、线索、伏笔、呼应、悬念 对比、烘托、衬托(正衬/反衬)、点染/渲染、铺排/铺陈(赋)、起兴(兴)、象征、联想、对写(对笔)、曲笔 一、古诗修辞手法 请一人说一个修辞手法,并解释说明它的内涵和作用! 说不出要抄《赤壁赋》哦 概念 说明 作用 比拟 把物当作人来写叫拟人,把人(物)当作物来写叫拟物。 化物为人,亲切自然;生动活泼,使描写对象形象生动具体。 比喻 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 突出事物(意象)的情态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 设问 自问自答 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加深理解 反问 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明知故问) 加强语气,加重语势;激发感情,加深印象 反复 反复使用某个词语、句子或句群 突出内容,强化感情,增强感染力 夸张 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做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突出、鲜明地表达事物。 借代 借相关的事物代替要表达的事物。 部分代表全体,用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本身 生动活泼,使事物形象鲜明,利于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对偶 用结构、字数、词性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结构对称,形式整齐;节奏鲜明,音节和谐;高度概括,富有表现力 用典 借用历史故事或引用前人诗句。 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言有尽而意无穷。 互文 指诗文相邻的句子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 渲染诗歌的气氛,使诗句整齐、对称。 双关 包括谐音双关和语义双关两种形式。 表达委婉含蓄的情感。 通感 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 突破语言的局限,增强表情达意效果。 叠词 字词的叠用 突出强调,增强韵律感,富有音韵美。 练一练:请指出以下诗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本是同根生,相煎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