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钦州市第四中学2025届高三下学期第六周周测生物试卷 一、单选题(16小题,共40分。其中1-12小题每小题2分,13-16小题每小题4分) 1.“小龙虾—水稻同田种养”的虾稻模式是我国稻渔综合种养第一大模式。种植人员在进行水稻收割后留下水稻桩并将秸秆还田,田中使用秸秆处理剂加速秸秆部分降解成二糖或单糖并种植水草,水草成熟后进行冬虾养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稻收割后种植水草的间种模式,充分利用了空间和资源,避免了光能的浪费 B.使用秸秆处理剂加速秸秆的降解,可以提高水中有机质含量,为水草生长间接提供原料 C.小龙虾的粪便为生产者供肥,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 D.水稻桩和秸秆既为小龙虾提供了栖息空间,又构成了该群落的垂直结构 2.如图是发生森林火灾后某地物种丰富度、优势物种高度、植物甲的种群密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森林火灾后发生的演替要经历地衣阶段、苔藓阶段 B.优势物种高度和物种丰富度曲线表明群落向结构简单、稳定性强的方向发展 C.适时进行合理的人工干预可以加快该地生态恢复 D.30年后植物甲的种群密度下降是因为群落演替的方向发生了改变 3.生态位分化的物种在资源利用等方面存在差异,且物种间的相互作用对生态位有影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态位分化程度低的物种,在资源短缺时的竞争压力小B.群落中物种生态位的动态变化,不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 C.物种间的互利共生关系可使双方生态位发生有利于协同进化的改变D.生态系统中物种生态位完全相同能长期共存 4.松树受到松叶蜂幼虫攻击时,会释放植物信息素,吸引寄生蜂将卵产入松叶蜂幼虫体内,寄生蜂卵孵化后以松叶蜂幼虫为食。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该过程中松树释放的信息素属于化学信息B.3种生物凭借该信息相互联系形成食物链 C.松树和寄生蜂的种间关系属于原始合作D.该信息有利于维持松林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5.草原群落中,不同植物的开花时间存在差异;同时草原上生活着多种啮齿类动物,它们以植物种子为食。下列有关草原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植物开花时间的差异对植物间的基因交流有利B.啮齿类动物数量的变化不会影响草原群落的结构 C.啮齿类动物在草原食物链中处于第二营养级D.草原群落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不受季节变化影响 6.稻田中养鱼和蛙的稻—鱼—蛙种养结合农业新模式展现了“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生动场景。蛙的食物主要是蛾类等农业害虫,杂食性鱼类主要以蛙粪以及水体中的有机碎屑、浮游生物和水生虫类等为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种养模式可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B.鱼、蛙的粪便可为水稻的生长提供物质和能量 C.在稻田中养鱼和蛙,提高了能量的传递效率D.稻—鱼—蛙种养结合的稻田群落存在时间结构 7.在我国热带、亚热带海岸分布着由根系发达、能在海水中生长的秋茄树等常绿灌木或乔木组成的湿地生物群落———红树林。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红树林中所有植物和动物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B.红树林中食物相同的不同物种,其生态位相同 C.过度捕捞会导致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结构被破坏D.土壤理化性质变化不会影响红树林群落的演替 8.微生物等分解者在碳循环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在生产实践中也具有很多实用价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采用样方法调查不同土壤微生物类群的丰富度大小B.土壤中的根瘤菌和豆科植物为原始合作关系 C.农业生产中常采用堆肥等方法提高土壤肥力D.热带雨林土壤的有机物较少与土壤微生物分解能力弱有关 9.硝质体是贝氏布拉藻中一种参与固氮的细胞器,它可将大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氨。科学家推测硝质体是藻类通过胞吞固氮蓝细菌而形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