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猴子的烦恼(被除数中有0) 数学第六册 备课人:叶志翔 教学目标 1.结合已有知识和经验,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2.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方法。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 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教学难点 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方法。 课前准备 实物展台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 248÷2= 868÷7= 896÷8= 学生独立计算后集体交流,说一说计算过程,竖式每一步计算的意思 导入新课 看图列式 (1)PPT分别出示三张情境图,学生观察,提出数学问题,并列式计算。 3只猴子平均分6个桃子,每只猴子分几个?怎样列式? 3只猴子平均分3个桃子,每只猴子分几个?怎样列式? 一个桃子也没有了,怎么去表示?这时3只猴子能分到桃子吗?怎样列式? (2)拓展问题 如果一个桃子也没有,10只猴子来分,怎样列算式?20只呢? (3)观察发现 师:通过上面几个问题,你有什么发现? 结论: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可以顺势提一句:为什么要求不是0?) 解决问题“平均每只猴子分到多少个桃子?” 出示情境图,学生独立提出问题:“306个桃子平均分给3个猴子,每只猴子能几个?”,之后引导学生列出算式306÷3 要求学生列出口算算式 学生独立竖式计算,之后小组交流算法 集体交流反馈,说一说口算算式与除法算式之间的联系 解决问题“840÷6” 直接出示问题,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寻找合适的错误案例 集体交流反馈,展示错误案例 教师给出正确的竖式简便计算方法 巩固练习 1.书本P9第1小题,学生读题后自己说一说每一幅图的数学问题,最后说一说为什么0÷2=0。 2.书本P9第2,3,4小题,学生独立计算、纠错,完成后集体校对订正。 3.书本P9第5小题,学生独立观察情境图,说一说本题的数学问题,之后独立解决问题,集体交流反馈。 四、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课题 猴子的烦恼 ———(被除数中有0) 数学第六册 教学目标 1.结合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2.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方法。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 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教学难点 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方法。 课前准备 课件、实物展台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先来个口算比赛,看谁算得又快又准。(用课件出示题目,先点几名学生进行口算比赛,其余学生心里默算练习) ①口算。 28÷2 240÷8 36÷3 84÷7 32-0 48+0 0×2 3×0 0×9 8×0 0+25 29+0 ②出示:14 104 140 师:0能去掉吗 0在后两个数中的位置有什么不同,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设计意图:用简单的口算比赛既可以复习旧知,也可以帮助学生调整学习状态】 二、自主探究 师:有三只可爱的小猴子,遇到了烦恼的事儿,什么事儿呢 (课件出示教材第8页例1的情境图) 师:同学们帮一帮小猴子们吧! 教学预设: 生1:第一幅图中是把6个桃子平均分成3份,列式为6÷3=2。 生2:第二幅图中是把3个桃子平均分成3份,列式为3÷3=1。 生3:第三幅图“一个桃子也没有”,说明树上有0个桃子,把0个桃子平均分给3只小猴子,也就是把0平均分成3份,用除法计算,列式为0÷3=0。 师:0÷3为什么等于0? 生1:因为0表示没有桃子,所以小猴们分不到桃子,得数就是0。(根据图意) 生2:0平均分成3份,还是没有。(除法意义) 生3:0×3=0(乘法) 师: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你们真厉害! 师:如果有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几个桃子?5只呢?你发现了什么? 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