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七章 南方地区 第四节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新课导入 这些画面中既有自然风光,又有文化符号,你认为台湾最独特的标签是什么? 新课导入 “宝岛” “多元文化” “物产丰富” 学生需要掌握台湾的地理位置,包括其海陆位置、纬度位置以及与周边地区的相对位置关系。同时,学生还需要了解台湾的范围,包括台湾岛主体以及周围的附属岛屿。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台湾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经济发展、人口分布等方面的差异。例如,台湾岛西部平原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而东部山地地区则人口稀少,经济相对落后。 区域认知 通过学习台湾的地形、气候、物产等自然环境特征,学生能够认识到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例如,台湾的地形以山地为主,平原主要分布在西部沿海地区,这种地形条件影响了台湾的人口分布和农业生产。同时,台湾的气候条件也使得其成为多种农作物的适宜种植区,形成了丰富的物产。 台湾的经济以出口导向型为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思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问题。例如,台湾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如何保护生态环境,避免过度开发和污染等问题。 人地协调观 学生需要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台湾各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例如,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人口分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等。这种综合分析能力有助于学生更全面地认识台湾这个区域。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思考台湾在中国乃至世界中的地位和作用。例如,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经济发展、文化特色等方面都对中国和世界产生着重要影响。 地理实践力 学生需要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台湾各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例如,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人口分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等。这种综合分析能力有助于学生更全面地认识台湾这个区域。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思考台湾在中国乃至世界中的地位和作用。例如,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经济发展、文化特色等方面都对中国和世界产生着重要影响。 综合思维 核心素养 目录 01 02 03 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美丽富饶的宝岛 外向型经济 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PART 01 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国民党内战失败,溃逃至台湾。中国人民解放军准备解放台湾之际,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当局派遣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阻挠中国人民解放台湾,并从政治上、军事上、经济上扶持国民党政权,形成台湾与大陆的对峙局面,“台湾问题”由此产生。 什么是台湾问题? 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历史证据 1885年清政府正式设台湾省建制。 1895年台湾被日本侵占,直至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才回归祖国。 台湾,在我国史书记载中曾称夷洲,明代始称台湾。 1624年台湾被荷兰侵略者侵占,1662年郑成功率兵赶走荷兰侵略者,收复台湾。 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约在几百万年以前,由于部分陆地下沉,海水进入,形成了台湾海峡,台湾岛才与大陆分离,成为岛屿。 01 地理证据 台湾和福建省都信奉妈祖。 02 文化证据 目前,台湾省的居民中,汉族约占97%,他们主要是明清以来福建、广东两省移民的后代,大部分还保留着乡音。 03 血缘证据 补充:在台湾的少数民族居民中,人口最多的民族是高山族约占台湾人口的2%。 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历史证据 地理证据 血缘证据 文化证据 这些事实都有力证明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尽早实现太晚与祖国大陆的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 地理概况 东海 台湾海峡 南海 太平洋 北回归线 地处北半球、东半球。 半球位置 01 地处亚热带和热带,北回归线穿过台湾岛的中南部。 纬度位置 02 北临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西隔台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