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24834

第2课 唐朝建立与“贞观之治” 课件(共25张PPT+视频)

日期:2025-04-22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89次 大小:3581967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2课,唐朝,建立,贞观之治,课件,25张
  • cover
(课件网) 1、隋朝的建立:581年 建立,定都 隋统一:589年,灭 朝。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 2、隋朝大运河:605年 在位时开凿,中心在 。 北到 (今 北京),南到 (今杭州) 3、隋创立的选官制度称 正式诞生标志是 设置 。 4、隋灭亡于 年,根本原因是: 。 杨坚 大兴 陈 隋炀帝 洛阳 涿郡 余杭 科举制 隋炀帝 618 进士科 隋炀帝的暴政 回顾旧知 科举制的影响: ①科举制是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重大变革; ②加强了中央集权,加强了朝廷的选官权力; ③扩大统治基础,促进社会阶层流动,提高官僚队伍的文化素养。 第2课 唐朝建立与“贞观之治”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在当时的世界上声名显赫,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泰国曼谷唐人街 美国费城唐人街 旧金山唐人街 导入新课 大唐初兴 ———唐朝建立 壹 1.唐朝的建立 建立时间 建立皇帝 都城 意义 唐 隋末 暴政 李渊起兵反隋 618年 李渊(唐高祖) 长安 陆续消灭了各支起义军和割据势力,基本统一全国 唐朝的建立 壹 唐初局势 唐朝统一 在反隋和平定天下的过程中,李世民(李渊的次子),表现出非凡的军事才能,立下了汗马功劳,帮父亲稳定了新王朝,被封为秦王。 2.统一全国 唐朝的建立 壹 李渊 二子 李世民 太子 李建成 四子 李元吉 玄武门之变 李世民通过玄武门之变,夺取了大权。626年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年号“贞观”。他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唐太宗。 通过弑兄逼父登上皇帝之位的李世民会是一位好皇帝吗? 3.李世民即位 唐朝的建立 壹 大唐崛起 ———贞观之治 贰 “贞观之治” 贰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继位后的李世民面临哪些问题和危机 材料研读 杀兄逼父登上帝位的李世民,面临如何对待高祖的官员、自己的亲信以及作为政敌的官属。突厥颉利可汗在太宗刚即位时便率兵进逼至长安渭水北岸。隋末动乱以来,土地荒废、人口减少,全国经济一片凋敝;一些农民亡命山泽进行反抗,一些地方势力也还存在局部动乱的危险。 ———曹大为等《中国大通史·隋唐五代》(上) 用人问题 经济问题 民心问题 材料二: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贞观政要》 阅读材料,材料中体现出唐太宗的哪些治国理念? 材料三:贞观二年,太宗问魏征曰“何谓为明君暗君?”征曰“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贞观政要》 ③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材料一:“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 ———《贞观政要》 ①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励精图治,勤于政事。 1.治国理念 ②以民为本,施行与民休息的政策。 “贞观之治” 贰 材料四:“致安之本,惟在得人”。 ———《贞观政要·卷三》 ④广纳贤才,知人善任 直言进谏 才兼文武 运筹帷幄 善于决断 唐太宗时期的名臣—知人善任 “房谋杜断” 1.治国理念 “贞观之治” 贰 “贞观之治” 贰 政治上 经济上 ①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 ②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尤为重视对地方官的考核 关注民间疾苦,减轻百姓的田租和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文化上 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③制定法律,减省刑罚 2.治国措施 据史书记载,贞观三年,全国判死刑的才29人,几乎达到了集权社会法制的最高标准———刑措”即可以不用刑罚。 “私幸端门,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彀:被收罗笼络的意思) !”正所谓“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 材料反映了该制度最大的受益者是谁?由此可见该制度实施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受益者:皇帝(统治者) 根本目的:巩固统治。 新科进士鱼贯而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