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25206

第二章测评(A)--2025湘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2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日期:2025-05-09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54次 大小:75271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第二章,测评,--2025,教版,地理,选择性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湘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2 第二章测评(A)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长江经济带3个城市群中心城市2小时出行交通圈衔接联系模式(下图)可分别概括为多中心网络型、多中心组团型与双中心轴辐型。据此完成1~2题。 1.城市群中心城市2小时出行交通圈衔接联系模式中,中心城市向周边产生辐射扩散效应最强的是(  ) A.多中心网络型 B.多中心组团型 C.双中心轴辐型 D.三种模式都较弱 2.从多中心网络型模式看,节点城市与中心城市2小时出行交通圈(  ) A.相互干扰 B.全面覆盖 C.均衡发展 D.多层叠加 [2024河北邢台月考]城市辐射功能是指城市各项功能对其所在区域的综合影响力和发展带动力。城市腹地广、经济水平高、城市规模大、潜力大的城市辐射功能强。下图示意某区域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据此完成3~4题。 3.对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功能起决定作用的是中心城市(  ) A.用地面积扩大 B.经济实力增强 C.交通线路增多 D.人口数量增加 4.阶段二可能会出现(  ) A.乡镇逐渐消失 B.镇升级为县 C.县域范围扩大 D.县城并入中心城市 清朝时武汉市就建立了汉阳铁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钢铁产业成为武汉市的支柱产业。近年来,武汉的钢铁产业不断转型发展。读19世纪末湖北省局部区域示意图,完成5~6题。 5.19世纪时,与大冶相比,汉阳建设铁厂的优势条件有(  ) ①近原料地 ②水运便利 ③近市场地 ④水源充足 ⑤技术人才优势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③④⑤ 6.下列措施中,既能提高武汉钢铁产业的经济效益,又符合转型要求的是(  ) A.严格执法,减少污染物排放 B.自建电厂,减少电力费用 C.调整布局,钢铁厂迁往沿海 D.兼并房企,增加收入来源 碳排放对产业结构产生约束作用,而产业发展对碳排放产生胁迫作用,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下图为我国部分省(区、市)的产业结构升级系数与碳排放效率(两者越接近,协调度越好)的协调度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 7.下列省(区、市)中,产业结构升级系数与碳排放效率协调度最高的是(  ) A.山西 B.河南 C.福建 D.湖北 8.提高T省(区、市)产业结构升级系数的有效措施有(  ) ①加快科技创新 ②加大政策扶持 ③增大产业规模 ④增加劳动力数量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武汉东湖高新区是我国最大的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基地,经过30多年的发展,初步形成了“2+2+1”的现代产业体系。读图,完成9~10题。 9.东湖高新区的发展(  ) A.受光照条件影响越来越大 B.向综合性的现代产业发展 C.人工智能替代光电子产业 D.产业间均具有产业链关系 10.东湖高新区光电子产业集聚主要是为了(  ) ①扩大产业规模 ②促进交流创新 ③集中处理废弃物 ④降低劳动力成本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安徽省铜陵市因铜得名、依矿建市,素有“中国古铜都,当代铜基地”之称,它是一座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多年的开采,使得矿产资源日益枯竭,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据此完成11~12题。 11.铜陵市早期成为“当代铜基地”的有利条件有(  ) ①地理位置优越 ②科技力量雄厚 ③水能资源丰富 ④铜矿资源丰富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2.铜陵市转型升级可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 ①扩大铜矿开采量 ②大力发展新兴产业 ③治理环境污染 ④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工业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在荒漠广布地区,常因过量开采地下水导致绿洲和荒漠过渡地带生态环境进一步退化,形成“生态裂谷”。下图为民勤北部荒漠草场至县城(绿洲)地下水埋深变化图。据此完成13~14题。 13.“生态裂谷”的位置最可能位于距县城(  ) A.0~20千米 B.20~40千米 C.40~60千米 D.60~80千米 14.“生态裂谷”附近的地带(  ) A.植被覆盖率较高 B.流动沙丘转为固定沙丘 C.地下水流向绿洲 D.风沙活动弱 喀斯特地区石漠化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